爱因期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这段话深刻切中以前基础教学的要害,即传授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发现性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只要发现性学习,而轻视了接受性学习,即传统教育中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学生对全面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知识的分类来看,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种。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一些概念性知识,如化学中的元素、原子等概念性的知识,通过教师讲授就可以掌握。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自已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自主内化和占有。如流体压强、欧姆定律、影响电阻的因素、酸碱盐的性质、金属活动性等知识点,完全有必要由学生动手去操作、去探究、去体验。由此可见,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各有其适用的知识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在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并非一切知识都要学生亲自去探究,并非一切知识都要始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三、辩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下的学科教学,几乎每一节课都能在网上找到现成的课件,这似乎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但是实践证明,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用事先设计的课件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文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而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人机间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辣,文-论'文.网
http://www.751com.cn 的互动。《科学》当中的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本身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抽象思文和逻辑思文品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要侧重学生这方面思文的培养,就更加忌讳课件的简单替代。如在探究流体压强、影响电阻的因素时,此类实验设计比较符合学生水平,且实验器材比较简易,实验的操作性比较强,像这类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亲自完成的实验,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用网上下载的课件代替,毕竟课件是人为制作的,缺少实践性,没有说服力。用课件取代实验将会践踏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思文过程。当然对那一些比较抽象,无法用实验模拟的微观世界的模型,如化学中的水电解微观解析,原子结构等知识我们完全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来模拟进行辅助教学。总之,我们只有用辩证的观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在新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断挖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即是把教材由薄变厚。但是很多的知识有其共性,我们只要找出其本质,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所以,我们教师通过教学,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对类似知识点的整理,把书由厚变薄。如《科学》第四册化学部分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对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教师适时地从反应物的特点、反应的条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去分析,以及气体密度如何用气体相对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的关系去判断。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方法,那么在今后学习其它气体的制取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学习效率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五、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适应新课程需要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聚集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聚集在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上。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自我反思就是自我教育。作为教师只有对自已的教学有了反思能力,才能促进自已的内在品质的提升。教师的成长就是经验+反思。所以,我们教师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不管是“双基”还是“三文”都要及时反思,阶段反思。反思的方法有多种,有质疑反思、对比反思和换位反思。在反思中记录下自已在开放课堂下受到的种种冲击,比如每上完一节课都应及时写好教后记,把学生的见解、学生作业等情况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参考的第一手借鉴资料,把自已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的教训记载下来,日后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日积月累,就会便自已的教育理论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上就是我近几年在新课改中的教学心得。当然,在新课改当中,曾经出现过双基不牢、学生思文不够等问题,冷静分析这不是课改的错,错是错在我们没有正确地认识,以往过分重视知识,现在过分重视过程。事实上新课改并不是要求我们放弃基础知识,只要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矫正,只有我们教师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
[3] 徐冰 姜勇[教师个人理论与教师专业成长].
上一页 [1] [2]
辩证认识新课改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