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初探
玉环县坎门一中 张亦强 [317602]
【摘要】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思想,是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化,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断思索、感悟、内化,从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
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激发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如课本中穿插的光合作用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都是一个发现并明确问题——建立假设——搜集数据——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的过程。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指导,要设计好适应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探究课题,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断的深化,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诱发学生大胆发现并提出探究问题
发现并明确问题是一切探究活动的开始,并贯穿于探究过程的始终,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下,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发现,不断的挖掘教材,要从新的角度、新的可能性来看问题,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新的有价值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为此,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如可将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探究蜗牛生活习性”的教学中,教材中通过蜗牛对醋、光、声音的敏感性实验来判断蜗牛有哪些感觉,让学生掌握蜗牛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学生根据实验探究似乎已经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兴趣也一下子上来了,但问题是学生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以及在自己实验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和老师、书本上不一样的问题。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尝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思考为什么,并作出假设。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假设为基础,明确实验的目的,并对实验材料、方法手段的可行性加以斟酌,要有清晰、简洁的实验步骤。并且要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在实验方案上反映出来。在这过程中小组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执,学生为弄清楚是非,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有创设性的设计方案来,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如在验证蜗牛有无听觉实验中,通过拍手的形式来确定;在验证嗅觉的实验中,通过蜗牛对醋和糖的对比实验了进行,然后得出结论,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和问题的解决。实验结束后学生就提出了一些疑问,认为这个实验设计不是很完美,说服力不够。因此,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设置对照组,让学生所想到的问题干扰,通过实验对照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排除,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的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在有无听觉的实验中可对以用比较轻微的音乐声来代替人的掌声,而且要观察一小断时间,以避免手掌的晃动产生的干扰和蜗牛本身反应比较慢的情况。在验证嗅觉的实验中,学生分析:由于醋的挥发性很强,而糖只能是通过味觉来判断的,这显然无法说明蜗牛有嗅觉。学生在实验当中提出的疑问,事实上这也正是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我们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应积极加以引导,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为了避免产生类似的干扰,学生经过讨论后对实验进行改进,提出可以把醋改成盐进行实验或把糖改成蜂蜜溶液来进行。这极大的丰富了实验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若得出的结论与假设不相符或实验当中存在干扰因素的,那教师就得和学生一起重新思考,提出新得假设,再设计新得实验,直至找到正确的结论和实验的操作方法。学生在对实验方案不断完善补充、深化当中,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然后请学生分组实验,把各种可能的因素进行分别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交流,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断的完善探究的问题和方向,得出最佳的结论。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又回过来提出新的设计方案来完善补充。在此不断探究发现——设计完善——补充——再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改变课堂实验教学,努力挖掘探究资源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信息的处理和能力的培养,虽然科学知识和探究技能会被忘记,但知识往往比技能忘记得更快。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将书本的简单结论的验证性实验进行迁移和转换,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达到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实验的简单操作验证。使学生通过探究的训练,学会提问、猜测、设计实验、基本仪器和基本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课堂实验教学的任务。
如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情况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一般的做法是按照教材设计的思路,通过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通过实验验证来得出结论。实验演示如图示:
可在实验演示后学生却一脸茫然,因为学生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两者反应速率相差不大,放出的气体多少也无法比较,难以得出书本当中的结论。这给我们的课堂实验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惑,在教材实验中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比较放出CO2的多少及剧烈程度,怎么会不尽如人意?学生分析:由于将气球简单套在试管口,气密性差,气球胀大的同时容易脱落,而且将碳酸钠、碳酸氢钠倒进试管的过程中,部分粉末粘附在试管壁上而导致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实验探究: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装有样品的干瘪空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并用橡胶圈扎紧,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及气球胀大的速度和气球的大小。反应结束后,将一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套住乳胶管,用棉花塞住试管口,慢慢松开止水夹,观察到气球慢慢干瘪,试管变模糊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演示如图示: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