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科学隐性探究资源的挖掘 第2页

更新时间:2011-5-27:  来源:毕业论文

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
“对,做实验,你们考虑一下应该怎样做,用你所学过的知识。”
“老师,我想到一种办法,你看行不行,锯来一节竹,在水里钻一个洞,看看有无气泡冒出来,如果有,那肯定有空气。”
 “老师,我想到另一种方法,把竹子用火烤,如果竹子爆裂也可以说明有空气,因为气体受热会膨胀。”黄军波说。
我让他们不要争论,课外到实验室做实验,自行解决问题,然后写一份实验报告。
其中王敏同学那组的实验报告是这样的:
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1、存在空气,燃烧时会发生爆炸,假如没有空气,那么外面大气压岂不将竹子压扁。
2、不存在空气,当将毛竹浸入水中,弄出洞口后,不会冒泡泡。
为了证明事实的真相,我们做了三个实验。
实验方案一:
采用对比法,用一截封闭的毛竹、一截未封闭的毛竹(新鲜的)、一截封闭的干竹、一截未封闭的干竹,将其放在火中烧,在其它量相同的情况下,未封闭的竹子冒出一缕缕白烟,封闭的竹子则没有冒烟,不一会儿,便呯地一声爆炸了,时间上有前后,干竹快,湿竹较慢,湿竹冒烟多,干竹冒烟少。
实验方案二:
在水中将毛竹弄破后,发现不会冒泡泡,是不是竹子本身空间太小呢?于是用了一个较大的毛竹,结果同样如此,如果将竹子在自然状态下弄破,在放在水中,发现会冒泡泡。
实验方案三:
用针筒往外抽气,第一次发现不能抽,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刚才在用针头戳洞口时,针孔被堵塞住了,于是第二次,先用别的尖的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东西将其戳破,再很快地换上针孔,再往外抽气,结果不能抽出。
实验结果:竹子燃烧时,水蒸气往竹孔里钻,当积聚到一定程度,竹子就会爆炸,再根据实验方案一、二;得出结论,竹子中没有空气,至于为什么不被压扁,这可能跟竹子本身有关。
黄军波同学小组的实验报告是这样的:
找来一节两端封闭的新鲜的竹子,点燃了两枝蜡烛,把密封的竹子放在上面烧,一段时间后,发现竹子会发出哔哩啪啦的声音,过一会裂开了,这样我们就认为有气体,因为竹子在燃烧时,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的,就自然会裂。还有竹子燃烧时,这个火苗会发出一些声音。而且火苗会向外射出去似的。这也可以证明竹子内部会有气体。
证明有气体后,我们在想:这气体到底会是什么呢?气体是怎样进去的呢?于是我们几个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们猜测可能有二氧化碳,因为竹子要进行呼吸作用,它会放出二氧化碳到竹筒里。我们上网查找资料,在网上找到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发产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可以石灰水变浑浊。
接下来我找来一些石灰放进脸盆里,然后倒入一脸盆水,用棒子搅拌,变成石灰水,过一些时间后石灰水变得澄清了,我们取了上面澄清的部分,倒在另一个脸盆里,把密封的较大的竹节放在石灰水中割破(在石灰水中割,以免外部气体进入)割破时,我们发现石灰水真的变得浑浊了, 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高兴极了。
我原来在布置他们做实验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有那么多的点子,会那么积极的探究;而且在探究过程中会那么的兴趣盎然,互相合作,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实让我大吃一惊,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一、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中动态生成的隐性探究资源,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研究的快乐,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二、老师不能小看学生的能力,不能小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教师正确引导,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相信他们会创造出奇迹。
三、挖掘社会生活中各种隐性探究资源
除了课本的内容外,社会生活中蕴含有许多隐性探究资源,值得我们好好的加以利用。
(1)家庭中的隐性探究资源:A、学生家长有的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B、家庭中科学方面的书刊,往往可供学生做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C、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可及时得到家长的肯定与纠正等。
案例3,包装食品过期的现象在各家庭中时有发生。当火腿肠胀袋了,许多农村家庭由于比较节约、爱惜粮食,或还没有形成不利于的健康意识,或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认为火腿肠即使胀袋了也无大碍。学习过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后,学生就知道不可以再食用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能够提醒家长并阐明道理,反过来,每一位家长也都会理解和支持的,一种新的家庭氛围得到了建构。在学生与家长的观念冲突中,学生运用了所学知识,家长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果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切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成就感和学习科学的极大兴趣!同样,诸如家庭中每天遇到的食品保鲜问题、许多家庭的酸奶制作、家庭酿酒过程等等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及科学探究的氛围,这些无一不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良好隐性课程!
(2)社区中的隐性探究资源:田间地头、树林、灌丛、草地、池塘、河流等隐藏的探究资源,都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又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如: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探究,每个不同的季节播种不同的农作物,这些不同的农作物他们的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3)媒体中的隐性探究资源:现在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我们课本上的知识往往落后于社会,课本中的信息远远没有我们从电视、广播、互联网中得到的快,如“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传染源的控制等,这样我们把从媒体中了解到的信息应用于课堂,可以分析出“禽流感”是哪一种疾病,今后如何去预防等等;再如,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拍摄到第一幅月图(下图),一方面让我们真实感受到月面的凹凸形状,月面上的环形山等,远远超出课本中图片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个伟大的创举,鼓舞人心,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大量的有关太空的资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到太空的有关知识等等。
总之:课本安排的显性探究资源是有限的,而隐性探究资源是不断生成的,是无限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科学教师要确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尤其宝贵”的课程资源观,确立对隐性探究资源的开发意识;立足教材资源,促进显性、隐性资源的整合、优化,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1、《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2005年7月
2、《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7月
3、《中学物理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10月
4、《中学化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07年12月

上一页  [1] [2] 

初中科学隐性探究资源的挖掘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