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没有一个学生在面对错误是会感到轻松,尤其是基础较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来减轻纠错带来的不利情绪。目前,很多教师让学生准备“错题集”来摘抄错误,我们是不是进一步来利用它变废为宝呢?让学生和同桌彼此交换错题集相互纠错,也可以把错误收集起来,按错误的类型把他们编成专项练习发给学生,或把收集来的比较典型的错误让学生们共同探讨,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减轻了学生的恐惧、焦虑的心理,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失误,也可以灵活处理,变废为宝。在《物质的转化》一课的教学中,探究金属钝化现象,由于一时在实验室找不到没有生锈的铁片,临时找了一些新铁制的夹子代替。当把铁夹子放入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时,竟然放出了红棕色气体。学生惊讶地看到这一现象,都叫起来说:“老师,有毒气放出来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转移到这种红棕色气体上,我一看,原来铁夹子中间有一部分是铜做的。怎么办?实验出现了失误了。我马上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气体呢?这是什么气体?浓硝酸与哪种物质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从烧杯中取出这个铁夹子进行分析,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一下子被激起来,我把预先设计的对金属钝化现象放弃了,转而探究铁夹子组成成分。学生通过对产生红棕色气体现象猜测铁夹子组成物质不单单是铁可能还存在其它的金属。然后进一步分析引导,铜和浓硝酸反应时会放出红棕色气体,推断铁夹子中含有铜。发现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并寻根究底、追溯起因,常会得到出人意外的收获。同样道理,法国化学家阿尔费特孙就是依据来自两个产地的同种矿石中元素含量的微小差异,正确地追溯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发现了锂元素。因此,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七)循循善诱,因错误道。
纠正学生的错误,要有策略,要因时因地分别对待不同的错误。要认真分析,不能有急躁情绪,对学生进行批评切不能说如“你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你还不会!”等等的话,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思文变的迟钝,甚至对科学产生厌恶情绪。在执教《水的组成》时,在演示水的电解实验时,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管子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应该说这种猜测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通过水的电解产生氢气氧气来揭示水的组成,而在学生没有水的组成这方面知识基础的情况,这样猜想只能是乱猜。幸运的是有学生猜到这些气体是水蒸气。应该说这是我事先不曾预设的现象。于是我就根据这位学生的见解,让他讲讲为什么他认为这是水蒸气,该同学的理由是这一现象与水沸腾时的现象很相似。实际上这位同学在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这些新知识。我让学生相互讨论讨论,“这位同学讲得有无道理?”再问问:“这些气体到底是不是水蒸气呢?我们用什么来验证?”学生自然想到用实验来证明。我用带火星木条靠近一个管口,学生看到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自然会得出这不是水蒸气而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另一个管口,看到出来的气体会燃烧,也得出这不是水蒸气,我指出这是氢气。从而使学生明白水电解和水的沸腾看起来相似,而实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修改重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整合,从而生成新的知识,这样做就使“意外”变成了“精彩”。
二、注意事项
1. 防患于未然。运用“错误”资源最好的途径是将可能发生的错误消灭于未出现之前,“预防重于治疗”。
2. 对症下药。针对科学教学的特点,对学生所犯的种种错误要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一刀切”。
3. 启发性和激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所犯的各种科学性、基础性错误应运用启发性和激励性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的思文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
心理学家盖耶说的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错误也是一种资源,以错误为镜可知教学之得失。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仅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不足,还可以从中调整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错误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的一种检验。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充分的利用,可以改变过去忽视学生经验的倾向,不断拓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教学资源尤其宝贵。如何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营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用超越教材的眼光,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去开垦那一片片广袤的教学资源的沃土,使其绽放出更加馥郁的课堂教学之花,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http://www.751com.cn/ [1]朱全民.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所做的尝试,物理教学2002年第2期
[2]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教育研究. 2002年第10期
[5]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上一页 [1] [2]
错误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妙用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