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学生创新不力时引导
动态的课堂,面对开放的信息,学生有时会冒出一些灵感、创新,有时则仅有创新意识的萌芽,有时甚至难以跳出思文框框去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信息,针对学生不同的状况及时引导,尤其对于后两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文进行疏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充分利用或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促成师生积极高效的互动。
在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引导联想,获得各种变式,即一题多变。例如:图1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液体,分析容器底受到压力的求法时。可引导学生发散思文:若温度变后,器底受到的压力怎样变;若放入不同密度、质量相等的液体,器底受到的压力哪种液体的大,相反,若压力相等,则哪种液体的质量大;若容器密闭以上均倒立又怎样变?这样不仅反馈了学生的知识储存,训练了思文的灵活性,而且通过创造思文的过程增殖了知识,提高了对题目的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启发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规律提出不同的新颖的解法,即“一题多解”。如图2,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放着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求同一高度的A、B两点哪个压强大,方法一:定义法,P=G0-Gh)/S(G0为液体总重力,Gh为高度h以下的液重);方法二:整体法,P=P0-Ph(P0为器底压强,Ph为h深的液体内部压强)。方法三:端值法,假设高度h升到乙容器的液面,则PA>PB。此种引导不仅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想,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技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对开放的课程和课堂,当学生难以创新时,教师要善于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求异创新;当学生有创新意识的萌芽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让课堂成为催生创新的舞台。
三、在学生对话不畅时点拨
在教学中,教师的很多设问是开放的,我们经常听到“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种问题给了学生开放的思文空间,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建构起对问题的理解。生生交流互动时,教师不是无事可为,教师的引导非常必要。
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时,这说明他们正在积极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发展的需要。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深挖学生语言背后的思文,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提高交流的质量。如在教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中的物质比热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书上的图,合作实验并讨论“控制什么变量相等”。学生汇报交流时,一个小组说水和煤油的多少、温度、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相同;另一个小组说水和煤油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火焰的大小、烧杯的容积相等。教师让这两个小组辩析,第一个小组说只要吸收相同的热量,就能根据温度升高的快慢比较吸热的多少;另一个小组说只有升高相同的温度,才能比较吸热的多少。到底哪个小组对呢?学生辩论不出,也无法继续辩论下去。学生的思文之所以不能有效碰撞,是因为学生没有用语言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各自明白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听明白对方的观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点与对方有什么不同,所以无法交流。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迅速解读,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小组的意思是,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温度升高快的物质在质量和升温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少,所以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始温度和吸收的热量(即烧杯、石棉网、火焰大小、火焰与石棉网的距离和加热时间)相同;另一小组的意思是,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相等,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和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这样,教师在学生表达不清时,帮助学生加以提炼,可以使学生顺利地进行交流,在思辨和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文。
有了对话中的引导,学生就会变“小嘴难开”为“小嘴常开”,变“有话想说”为“有话会说”,课堂也就真正焕发了生命活力,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丰富的资源、多变的信息、动态的课堂,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教育智慧,正确地把握引导契机,才能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推进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参考文献: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施良方著: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晓明 管延华 编著 《现代学习论与学习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承芬主编: 《教育心理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管理杂志社 编:《学校转型:世纪初中国校长的探索》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页 [1] [2]
浅谈科学教学中促进互动生成的策略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