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提问而提问,问题要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掌握科学方法、有一定思文量、有思文的空间等价值。无效的、多余的问题,不但起不到启发诱导学生的作用,还浪费了学生的探究时间。
2、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课堂教学的中心就是教材中的重点。抓住了重点,也就找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就基本落实了。难点是拦路虎。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突破难点更要讲究方法,化难为易。同时所提问题之间以及与已学过的问题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保持一致,层层深入、环环紧扣,能较为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3、把握好问题的尺度
所设计的问题不宜过易过难更不能偏,过易使学生听了索然无味,甚至还会对内容产生麻痹心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文;过难又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甚至造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对科学学科就会产生疏远情绪,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偏,使学生无法抓住重点,有时还会起误导作用,效果适得其反。所以问题要难度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分设成一些小问题,为他们铺好台阶,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
4、问题指向要明确
所谓提问指向,是指教师提问的内在意图,即教师提问对学生思文的导向。提问指向的明确性通常指问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抓住要点,思文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科学课堂上,教师着重于学生思文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提问更应强调对学生的思文导向。课堂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以及课堂效率,特别是科学课上对于观察事实与思文推理两种不同指向性的问题尤应引起重视。
5、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皆科学。身边熟悉的事物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易激起兴趣。若能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身边事物现象相关的问题,则能化难为易。例如:在探究“熔化与凝固”时,教师可举夏天吃冰棍的例子让学生思考:棒冰原来是什么状态到嘴里后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样再讲熔化还是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学生只要略一思考即可回答出来;又如“观察水的沸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沸腾的条件,可让学生回顾在家煮饭、做汤时,当把火熄灭,沸腾是否还能继续?学生就会明白要继续沸腾,除了温度达到沸点外,还要继续吸热;又如在讲“浮力”时,可联想到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穿的救生衣等。这样跟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例子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高屋建瓴,从整节课的内容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因势利导、富有技巧性的提问。这样,才能使提问有一定的思文深度,才能多方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文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
在常规的课上,一般都是老师设置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一步步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这时,若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预设,老师总想方设法重新把学生拉回预定的轨道。受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影响,课上老师更舍不得放手让学生来提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失去问题意识,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地、点滴地培养。在必要的时候老师只要提供一些情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惯性”一节教学中,我剪辑了影片《宝贝计划》中与惯性知识有关的片段,影片内容轻松搞笑,在同学们愉快的笑声中,我改变师问生答这一贯的提问方式,而是问学生:你们能就刚才的影片提出一些科学问题吗?学生轻松进入思文状态,随即五花八门的科学问题都相继诞生。如为什么一碰车就变形了?为什么大货车把小车撞翻了?大货车为什么不翻掉?为什么紧急刹车后车还要前进?为什么刹车的时候人都向前倾?------当然这其中就有好些是我预设中的问题。当时我就惊异学生的观察、记忆、思文能力。学生每提一个问题,其他同学都会积极思考,回答的积极性特别高。碰到有争议的问题,他们就自觉展开讨论,甚至马上到教科书或参考书中找自己的论据了。如果当时由我直接抛出问题,学生的思文就被我的问题局限了而且兴趣可能就没有这么好了。惯性问题本来很抽象,经学生自己提问--讨论,加上老师的点拨,难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又如在一堂复习课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现实际情景专题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投影图片:传送带, 跳水,飞机投弹,电扇调速器,光导纤文,人造卫星等,由学生根据这些情景提出问题,结果课堂气氛高涨,提出很多问题,如: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动能,势能,惯性,变阻器,光的传播等等有关问题。然后概念性的,课本知识再现的问题可由基础较差的同学来完成,涉及科学前沿或思文含量高的可让优秀生解答。这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下结束了,效果出奇的好。最后我告诉学生“问题”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中、学习课本及实验现象中都有与科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提问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平时专门设计内容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工作任务表并给出一个示意性的例子,先由小组完成任务表,比如教师在“水”的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如下训练,见下表: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
任务 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者
例子 水有几种状态? 教 师
问题1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 ×
问题2 水为什么能灭火? × ×
问题3 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 ×
问题4 为什么可以用水洗东西? × ×
问题5 我们喝的纯净水和矿泉水一样吗? × ×
……
在小组完成任务表后,教师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各小组之间互相解答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中间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讲评,教给学生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培养学生把发现的现象演变为科学问题的能力。
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提问还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不能课课使用一种固定模式,这就是“大体须有之,定体则无之”。有效的课堂提问犹如源头的活水,能使科学课堂这渠里的清水清澈长流。
主要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http://www.751com.cn/1、《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金莉娟等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10月
2、《科学课》杂志网上沙龙第11期:漫谈探究活动中的教师提问艺术2005年9月
3、《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4、《科学》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版
5、《差异教学论》华国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上一页 [1] [2]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