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科学论文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偶拾 第2页

更新时间:2011-7-2:  来源:毕业论文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诗讲的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诗人乘船出游,小船畅游于“花红榆绿”的美景当中,诗人仰卧船头中,心情该是何等闲适和惬意。看着天上白云悠悠静而不动,诗人心中不由生出疑问:不知道这云是不是同“我”一起东去了呢?通过诗人陈与义的“云•我”思辨,我们可以去认识一些身边的物理道理。“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这一句诗,诗人用了两个动词“飞”和“风”描写了静态的“花”和“榆堤”,从而衬托出船速之快。就当“花”和“榆堤”似飞如风一般地掠过,诗人却写下“卧看满天云不动”的诗句。同是船上观景,为什么看两岸花木是一种感受,看天上白云又是另一番感受呢?这是因为诗人是以自己为参考系。船(或车)上的人看远处的青山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是因为选择自己为参考系,就有了远处景物跟着人向前行的感觉了;天上的云、月离人太远,人移动时,云、月在人眼里的视角变化很小,所以可以忽略,而周围的景物在人的眼里的视角变化却很大,这样人就有周围物体向后移动,而云、月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感觉。这时人再参照周围景物,明白自己是在运动的,所以就有了云、月随人动的感觉了。
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词中的物候原理。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国向来以农立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许多物候知识以指导自己的农事活动。简单点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的特点。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山下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人间”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古诗中还有许多类似佳句。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近看遥却无”;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剪刀”、“又绿”、“近却无”和“先知”等这些时间性极强的词汇极大程度地将春回大地时的迷人景象展示了出来。可见,诗词佳句之所以能千古传诵,是与诗人们准确抓住了我国春天物候快速变化时的特殊瞬间镜头分不开的。试想,如果这些物候变化很慢,甚至几星期几个月才能完成,那写它又有何意义呢?
四、“莫道落叶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诗词中的物质循环原理。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这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实际上是彼此流通的一个循环过程。诗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除了为世人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词妙句外,更向世人揭示了朴质的科学原理。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五言古诗的前四句,指出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岁岁循环不已的特点;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曾经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还有一首人们十分熟悉的《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无耻悲鄙下流的网"学,网总是抄辣,文-论'文.网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更是将生态平衡中的物质循环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落花和落叶一样,是大自然物质再循环的必需品。当落花落入土壤中,即被分解,养分被植物重新作用,落花层还能蓄养水分,为种子提供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温床。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美丽的花朵和蘑菇。原来,死亡和新生、丑陋和美丽之间,竟有如此奇妙的联系,大自然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力。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山山水水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也都有着科学灵气,弥漫着科学文化。正如朱熹所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文人们在用感性的笔触记录下眼中山水风雨的同时,也向世人传递着一种理性的光芒,正如英国物理学家弗里曼•古森所说:“诗歌不仅仅是智力上的娱乐品,自古以来,诗歌一直是人们从自己不能言喻的内心深处吸取某种智慧的最好力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适时引入诗词佳句,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诗歌资源,将文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不仅能使学生欣赏更多的优美诗句,同时也让学生巩固了更多的物理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可谓是“艺理交错意趣生,读诗辨理知识明。” 
【参考】: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生物学教学与诗词》 梁彤童  
《唐宋诗中的生物气候》佚 名 
《例谈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刘诗枫    《科学课:7-9年级》-2005年04期
《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   《清澈的理性》选编组 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学诗句在物理教学中的魅力》    王凌云     《中国教育创新》-2006年12期

上一页  [1] [2] 

初中科学论文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偶拾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