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与科学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学习了九年级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后,我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就电动车和太阳能热水器,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并解答,如果不能当场解决,课后查阅资料。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电动车有哪些优缺点?能量怎样转化?能量转化效率有多高?安全性能好吗?车速多快最合理?为什么刹住前轮时容易摔倒?电动车的蓄电池能不能重新利用?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电动车像摩托车一样可以行驶很远的路程?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它内部的水是怎么流动的?为什么箱内的水温度比空气的温度高那么多?为什么可以保温好几天?如何才能更有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本领与颜色的关系如何等等。
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科学知识。“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之地,理所当然成为引导学生提问的好素材。如: 洗菜淘米、烧饭烧水,水是厨房的必备,千家万户都用水; 柴米油盐是厨房“四君子”,柴为第一,当然现在普遍使用的不再是木柴,而是液化气(俗称煤气)、天然气或直接利用电能了,对于燃料的性质、燃料的燃烧值、热值都是我们提问的素材;酸甜苦辣咸,厨房少不了调味品,“调出五彩生活”,调味品与科学联系也很紧密,密度、压强、声光、溶解性都能与之结合,因此也是提问的座上客,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实验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能够重现、强化并突出各种科学现象,使其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状态,主动引起思文的火花。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时,我在黑板上用水和酒精同时书写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字,没过多久,字不见了,学生看到这些实验现象后很有兴趣,学生纷纷提问: “字怎么不见了?”“为什么字消失得不一样快?”“字消失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不是以后老师可以用这种办法写字,那样就不必擦黑板了”……在这样的渴求中老师稍加诱导就会收到明显效果。
我还经常将电视上的活动和实验引入到课堂中,以保持刺激的新颖,不断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如学习《大气压强》,书上有一个实验用厚纸板托住杯内的水,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提问的能力,我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电视上的做法,先在纸中央刺一个小孔再做实验,水没有流出来,将厚纸片换成较密的铁丝网,水照样被托住。这样不断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探索的渴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好奇的问:“有孔的物体水怎么不会流下来?”“是什么将水托住的?”“平时我们看到有孔的桶为什么要漏水?”“孔多大比较合适呢?”
总之,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还学生主角的地位;要有意识创设矛盾性问题,在冲突和比较中诱发学生的思文高潮。
三、用问题建构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 第2页应注意的几点
1、把握难易,照顾全体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合乎学生心理、生理及认知特点,不要过难、过深、过涩,不要拔苗助长。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提问时要兼顾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每堂课都要设计易、中、难几个层次的问题,这样,能够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你能否说说时刻与时间间隔哪个是点哪个毕业论文
http://www.751com.cn 是线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提问,学生回答就很困难。教师在教学生如何鉴别物质时,可由浅入深的创设下列问题:
(1)冰和水(看状态);(2)酒精和食醋(闻气味);(3)糖和盐(尝味道);(4)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5)石灰水和食盐水(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混浊);(6)酸和碱(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酸,变蓝是碱)。
提出的问题应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如:喝了汽水为什么会打嗝,小鸟为何能悠闲地站在裸露的电线上等问题。
在学了物质的酸碱性的测定后,问:人皮肤的PH值在4.5~6.5之间,则皮肤表面呈_______性,如果某人皮肤的PH值为8.2,则应选购呈______性的洗面奶。
成语和古诗词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可用来做为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生分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提出如下例子:死灰复燃、积土成山、木已成舟、磨杵成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玉为床金作马、千里冰封为里雪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等。
2、层次性,渐进性
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应当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所以问题常常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梯度一组。有时一个大问题可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这就需要注意问题之间的排列要有层次感。提问环环相扣,对想象的剖析层层深入,学生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知识点。因此,符合事物的发展理解或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问题排列,才有层次感,才有利于理解,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三个层次:
(1)经过思考就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还必须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才能解决的“为什么”的问题;
(3)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需要应用的“怎么做”的问题;
3、紧扣关键,问在要害
提出的问题要平实有效、有必要的、对激发思文有帮助的,不能为问而问,泛泛而问。有的教师上课时,每隔几分钟就习惯性地问无耻悲鄙下流的网"学,网总是抄辣,文-论'文.网“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懂不懂”,这样学生思文难以开展起来。如《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老师问:“这个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学生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 回答,其效果显然不会理想。如果换一种具体的问法,学生会更明确。“镜面应该怎样放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镜面与桌面垂直?”、“怎样才能使干电池的像更清晰?”又如在探究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实验中,提问大米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变霉,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有回答潮湿的环境容易发霉,有回答温暖的环境容易发霉,也有回答时间放久了的大米容易发霉等。教师接着再问这些情况下的大米为何容易发霉,从而总结出关键的原因是水份温度对霉的繁殖起着很大的影响。
4、创设宽松环境,尊重学生个性
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非常的幼稚甚至离谱,教师不能不加理睬,更不能批评。只有宽松的课堂环境,才能让学生想问、敢问、愿问。学生提问,让学生来解答、评价,教师作点评小结。
教室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及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当冲破思文定势,克服“中庸之道”,站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高度,以新的理念,活的思文,强的能力鼓励学生不放弃探索,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多想几个是什么,多实践,多体验,尊重学生个性,肯定学生创造性的思文,这样创新型人才必将在我们学生中涌现。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http://www.751com.cn1、《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 李吉林 教育研究 1997年第3、4期
2、《教育心理学》 潘 菽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初中教与学————科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4、《教会学生思文》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页 [1] [2]
用问题建构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