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47+49=?
S=0
For i=1 to 50 step 2 ‘步长为2
List1.additem str(i) ‘显示循环变量i的取值过程
S=s+i
Next i
Text1.text=str(s)
……
在演示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变量i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思考“循环语句运行顺序”、“步长”的作用等问题,同时提出“步长能否为负数”等这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的思文就会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只要抓住重点,步步引导就能让难点迎刃而解。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讨论并提出实现此思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程序中引入并讲解新语句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最后作出总结。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这类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案例”的演示、“实践”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程序设计中的关键知识,同时在应用中得到巩固。
二、“案例”拓展实践,培养学生VB应用能力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我们必须用大量的上机实验来加强学习,巩固已学。
1、独立实践,扎实掌握VB基础知识与技能:
一般上机实验可以采用个人单独完成或分组合作完成。对于基础性很强、操作性强的程序的调试,我们就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实践四“手电筒程序”、实践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等,学生都可根据活动手册填写缺少代码,然后调试成功。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这个活动为例,我们将基本成型的程序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完善程序代码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完成后,我们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如果输入的系数a为0,那么这个程序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吗?这时同学们就可以展开思考,发现可以增加一个if a=0 then这么一个语句,这时就需要不断调试增加的代码。这里我们使本来简单的块if……else语句变的更加复杂,这就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这个if语句的语法结构。同时,独立操作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不断重复地、充分地调试增加的代码,对if a=0 then和if……else语句有了足够的应用,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是大有好处的。
2、合作交流,提高灵活应用VB能力:
对于《活动手册》中的“扩展与提高”以及教材的“实践体验”,很多同学独立完成的成功率不高,这时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在原来调试成功的程序上讨论、交流以完成作业。比如活动手册实践九:找出1000以内的所有素数,在“扩展与提高”中它要求学生修改基本任务中的循环范围:即寻找约数时我们不需要for i=2 to n-1,只要for i=2 to fix(sqr(n))就可以了,这时就需要同学相互讨论为什么这样就行,对于大部分同学还是很难理解的。同时还需同学不使用函数找出1000以内素数,这时学生就要看流程图写出代码,这对大部分学生还是有难度的,所以这时可以考虑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再活动过程中互通有无,共同交流学习,不仅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合作完成这个代码的编写还可以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
不管独立完成的还是合作完成的,对于VB的学习我们都需要安排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实践操作,都需要同学动手去调试代码的准确性、合理性。很多同学在界面设置或代码书写时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只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并去修正才会印象深刻,也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参考、学习一些“案例”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调试,程序设计的成功,带给学生的会是很大成就感,这些都是无法在理论学习中得到满足的。如果没有这些“案例”,那么学生们可能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案例”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学好VB进而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三、运用VB“案例”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成果
进入新课改以后,对于评价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多样化了。新课标评价原则是“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过程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引自《新课程标准》)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采用“案例”化的评价手段是以点带面的有效做法。比如制定一些评价量规;用VB设计制作一个评价软件,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我们可以将教材附录2的“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的“实践体验”活动的评价指标用VB做成评价软件(见下图),让学生自我评价或者给其他同学评价打分。我们也可以鼓励同学参照此评价软件自己设计软件进行评价,比如将一些打分项的参数修改为:界面的设计、代码的书写、同学的合作等,这样的任务学生应该很有兴趣去完成。合理的、多方位的评价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好的学好VB、在“枯燥”、“严谨”《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案例教学法”只是我们粗浅的尝试,我们相信只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http://www.751com.cn/[1] 信息技术学科指导意见 浙江教育出版社
[2]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信息技术 浙江大学出版社
[3] 张书云,姜淑菊.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悉[J]. 计算机教育,2005,(5).
上一页 [1] [2]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VB教学中的实践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