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间在年龄、经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诸多的共性。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几年来的实践尝试,笔者感到“数学学习经验交流会”、“数学学习沙龙”,“数学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正是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力和生命力。在这个共同体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参与、表现、感受既能激活自己,又能感染别人,这也是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2.2从数学学习的方法策略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2.2.1捕捉利用学生思文的瞬间亮点
民主开放的数学课堂,必然引发师生间思想的交锋,也必然促进学生灵感和智慧的产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可能作出独别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文亮点,来自于学生,反映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的思文轨迹,容易被师生忽视,但却是教与学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教师不可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其价值也就在于此。
在一节函数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函数 的定义域,其中 。
某学生板演时解答如下:要使 有意义, 必须且只需满足
由(1)+(2)得, ,即 。
所以函数 的定义域为 。
面对该同学的解法,有的同学感到“妙哉!”,有的同学感到“怪哉?!”。说实话,要不是该同学的“创新”,笔者也未料到同学有如此“可爱的错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倘若此时教师只给正确解法,则实属资源浪费。
2.2.2开辟学生数学学习的“自留地”
数学学习园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方法、成果展示交流的理想平台,是延伸课堂拓展学习时空的一种好方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留地”上随意“耕作”,尽情发挥。这种园地,形式可以是班级黑板报,可以是一个班、一个级、甚至一个学校自办的数学学习报刊;内容可以是产生于学生数学过程的学习心得、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还可以是数学问题征解、巧思妙解、错题错解、数学史料,等等。以学生自办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参与。
有一学生在做某资料中的一题目:“已知 ,求 ”时,得到了两种让他感到“解法正确”,但结果却 “相互矛盾”的解法:
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困惑公布于班内数学学习园地中,向老师和同学求解。小石一粒,激起了同学们的思文浪花!经过同学的交流反思,迷底终于被揭开——原来本题是一道病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开发学生资源 优化数学教学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