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内容摘要:叶圣陶说: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 己学来的,并不是坐在课堂里听来的。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注重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阅读、联系生活、课堂讨论、效率、分数、教学实践、反思。
正文: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好数学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数学阅读
上新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新课内容,了解新课将要讲哪些内容,其中哪些自己可以看懂,哪些存在困难,做到心中有数。每节新课结束前留两分钟让学生将一节课所学内容完整的仔细的阅读,边读边回忆,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在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有的学生第一遍做题时出错较多,重新做后,老师不讲也能做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做第一遍前没有认真读题,即在没有弄清题意的情况下盲目解题。因此,培养学生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习题应给予学生不同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阅读,了解题目中包含哪些数字、哪些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怎样,对解答应用题,阅读能力有时比计算能力的作用还大。通过读题,使学生能够说出题中的哪些是重点字词和关键句,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可以求什么,从而是问题得到解答。
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教学教学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学生的答案可能出现:1/2、0.5)师又问:你怎样得到这个苹果的1/2呢?同过学生的讨论强调要平均分成两份。又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明确了分数与单位“1”的关系。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在实践活动中变的形象具体学生乐于接受。如在“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1千米等于1000米”看似简单的换算,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不少的“一座楼房高20千米”等的笑话,这说明学对“1千米”的长短毫无“知觉”。我利用体育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赛跑,只要求学生跑4圈,(学校操场跑道为250米)要求他们务必跑完全程。在数学课中,我让学生说说这次赛跑的感受,我引势利导,告诉他们“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50米,谁能算出这次比赛每人跑了多少米?”学生很快口算出答案:250×4=1000(米)。就这样学生牢牢记住了“1000米=1千米。”
在新颖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才智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成绩得到肯定,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不适时机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满足了学生爱动、好玩、乐于交往等心理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的思文处于开放状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见解可以广泛交流,并且及时得以及时反馈,从而有效地使学生地认识趋于完善,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变于体现和培养学生充分完善的个性。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重点问题往往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解决这些重点难点是,通过讨论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分数的意义”一节,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生活素材:把3个月饼平均分;把5个苹果平均分;把12本作业本平均分;把一个班级的人数平均分……引导学生先进行操作,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做,就使学生在体味操作过程和倾听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感悟到分数的本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http://www.751com.cn/的课堂讨论,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使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差的学生。
四、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见解的过程。,学生要不断回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还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的反思,如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等进行反思;在某一单元学完后及测验后对学习成绩进行反思,经过反思,学生可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 在 数学学习方面的点点滴滴,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活用教材,活用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乐于学习的数学环境,从而让学生有一个灵活多样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