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反思
关于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的存在方式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积淀。在音乐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开展或加大传统音乐教育比重,培养传统音乐的表演者,促进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音乐教育领域,传统音乐教育的地位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这个领域中,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反思和思想重建的问题。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类选修课已经在各高校中广泛开设,但多以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为多,传统音乐教学只能在这种综合性的欣赏课中略微涉及。另外常见的有《西方交响乐欣赏》、《外国歌剧欣赏》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课程,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课程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中反倒不多见,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比重大大小于西方音乐课程。在这种严重向西方音乐文化倾斜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失落。在大学生心目中“西雅中俗”的观念十分普遍,很多学生在大学的音乐课堂中都欣赏过西洋歌剧,舞剧,但是却从来没有完整地欣赏过一出我国传统戏剧;西洋交响乐名曲能数出很多,对我国的民族器乐名曲却了然不知。可见,大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淡漠和无知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二、探寻其原因
探求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历史原因,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从开创之始就已经打上了“以西为师”的烙印。上个世纪初,我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是从“以西为师”开始,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这一批教育先行者在认识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上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盲目认为西方音乐比中国音乐更先进,致使当时的音乐教育依据并完全效仿欧美音乐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这种“重西轻中”的理念对百年来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直到现在,我国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方面仍然沿用着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历史的原因虽然有,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由于其自身原因也难辞其咎。一直以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功能没能引起人们的必要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到现在其功能仅局限于育美或到育德,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得到显著体现。在文化属性认知方面,传统音乐课程始终表现为一种单一的音乐形态而非一种更为广阔的文化形态,以致“在这种学科知识范式作用下原生民族音乐被抽象、被还原,历史、地域、时间、文化被抽去,所剩下的便只有一个个音符、一种种形式,民族音乐只是理论的真实,远离了文化的真实。”①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传统音乐教育的认知目标被降低,社会功能不被重视。
三、对其的反思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开放、交流与多元格局的形成,寻求本文化资源已成为各国家、各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被提到作为本文化重要资源的高度。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倡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今天,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首先应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教育,系统学习民族传统音乐,了解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应该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首要任务。樊祖荫先生认为:“保护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走近传统,走进传统’而最有实效、最有可能实现保护传统音乐的就是教育。”②如今大学教育在我国已经逐渐实现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大学生也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强的群体,普通高校若能借助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力度,担当起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将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开展传统音乐教育既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需要,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还是发展民族音乐艺术,使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需要。
四、思想的重建
1、音乐文化价值观的重建
由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一直沿袭的是西方教学模式,“欧洲中心论”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因此要重建我国普通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体系,首先要更新思想,实现思想的重建,而这种重建是要清除西方文化历史的偏见,并以平等的方式与西方音乐体系保持差异的并存。总的来讲就是要着眼于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树立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尊观念。在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音乐教师的音乐知识结构是建立在西方专业音乐基础之上的,他们习惯于用西方专业音乐理论和审美观来衡量、评价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经常会得出结论我们的音乐史落后的,低下的,甚至是不符合规律的。他们在课堂上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这种思绪传递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建立起同样的思想意识框架,认为中国的音乐就是不如西洋音乐,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种莫大悲哀!所以首先要转变思想的是广大的高校音乐教师,随着国际上民族音乐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一种“相对文化价值观念”,即不能用某一个民族的音乐体系上的价值观来衡量和评价另一个民族的音乐体系的价值。我们的民族音乐体系不同于西方的专业音乐体系,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音乐音乐理论,更不能用西方音乐文化的审美观来衡量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只有当教师从内心真正转变观念后,才可能将积极向上的民族传统音乐教育观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接受“相对文化价值观念”,努力学习和体验传统音乐的形态、审美和表现特征,变“不知”为“知之”,变“被动”为“自觉”,逐步明确中西两种文化土壤中生成的音乐许多是“不同之不同”,而不是“不及之不同”。
2、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
上文已经提到过,一直以来,人们很少从文化传承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的传统音乐教育,而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音乐形态来理解。这使得我们很多时候将传统音乐课程当作是一种技能技巧或是音符的展示,而非文化的展示,从而低估了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要重建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体系,还需要各级领导和教师能够实现一种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即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或是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她还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具有较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培养兴趣、熏陶感情这一表面层次,而应该站在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一战略高度进行。在高校公共音乐课堂上,将某些传统音乐形式仅仅理解成一种音乐形式未免过于狭隘,除了对音乐形式的欣赏和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将之置于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和民族
http://www.751com.cn/音乐学的视野中去进行分析和研究,因为只有从整个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来考察音乐,才能更深刻地认识音乐,理解为什么某一民族或区域的人类创造出了这样一种而不是那样一种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考察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形态的时代文化背景、民俗行为及文化体验,沟通传统与当代文化主体之意识,转化与培育出当代的音乐民俗。还要对学生加强学习传统音乐意义的教育与宣传,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切实把传统音乐教育从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提升到文化的层面。
在人们意识到专业音乐院校和院系建设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时,作为一种国民教育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传统音乐教育其实更为重要,因为前者只涉及极小一部分的音乐专业学生,而后者涉及的对象为全体大学生。专业音乐院校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上侧重于技巧的传承,着力培养传统音乐的表演者。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侧重于教会学生将传统音乐形式作为一种传统音乐文化来理解,培养懂得和热爱传统音乐的观众人群,将尽可能多的人纳入到观众的范畴,从而衍生出广泛的市场需求,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注释:
①李方元.现行民族音乐课程能给我们提供什么——现行民族音乐课程批判[J].中国音乐学.2000(03).
②樊祖荫.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音乐探索.2012(03).
本文系长沙市科技局2012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普通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反思与重建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k1207037-7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文化生态视角下地方学校乡土音乐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2YBA028;2013年度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xjk013ctw006
普通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反思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