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科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第3页
[反思]
此案例的教学设计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准新知生长点,将生活情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起相应的概念,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内容更具吸引力。
四、情境创设——莫走老套路,应追求个性
情境创设是一门艺术,离不开教师个性化的展示。在省科学课堂评比活动中,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结果第一天的7位教师中有5位采用了这样的引入:缙云是个美丽地方,老师昨天游览了仙都景区,那里山特别秀,水特别清,老师特意从那里带回了一杯水。听课教师在第3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就开始窃窃私语,课后更是议论纷纷。确实,再好的情境反复出现也会让人心生厌倦。
[案例]《力的存在》第二教时
师:(出示弓,用力拉)这是力的哪个作用效果?
生: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放手)撤去力后,弓有什么变化?
生:恢复原状。
师:(出示弹簧,轻拉后放开)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先形变后恢复原状。
师:(用力拉弹簧)现在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不能恢复原状。
师:用力捏塑料瓶,瓶子会怎样?
(捏塑料瓶时发出啪啪的响声,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兴趣大增)
生:不能恢复原状。
师:刚才的弓、弹簧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会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但必须注意在一定范围内。(为后面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埋下伏笔)
师:(拉弓射箭)不拉弓能否将箭射出?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发生形变。
师:对,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叫弹力。
[反思]
弹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大部分教师利用拉力器或撑杆跳高来讲解,上述案例是4月份学区教研时陈老师的教学片段。她独辟蹊径,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境,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个性化的情境创设,不仅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充分展示,也是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示的良好机会。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凭借自己良好的教学素质和教学功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结合,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实现充满个性的教学过程。
五、情境创设——莫奉承迎合,应恰如其分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非常重视情感情境的创设,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而课堂评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催化剂、润滑油;是师生平等对话、心灵交融的桥梁、纽带……灵活地利用课堂评价好比“春雨润物”,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使科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因而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陷入了课堂评价种种误区,以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近一个月,我听了十多节县级公开课,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表扬、赞美之词,听不到一句批评,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掌声一片,“很好!”“说得好极了!”“真聪明!”“太棒了!”不绝于耳。无论是毫不费力地测出了一个数据还是轻而易举地答对了一道题的,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有哪些可取之处,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进行表扬。“很好”、“非常好”、“棒极了”等成了当前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殊不知这样的评价很含糊,“好在哪”有几个同学能领悟呢?这样的评价实际上已失去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但这种鼓励也应注意实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表扬过多过滥,会导致贬值。任何存在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超出这个范围,原本合理的存在也就不合理了。我们绝不能一味追求“好听的话”,不能把课堂的评价简单化、极端化、形式化,我们心中绝不能产生“评价都好听、评价必须好听、评价为了好听”的想法;进一步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他们还能听取忠告、明辨是非、认识自我吗?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变“泛泛”为“具体”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发言内容客观、准确、独到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如“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好的评价语要促使学生正确把握思文的方向
好的课堂评价不但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价值,而且要促使学生掌稳思文的“舵”,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思文水平得到发展。“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3、好的评价语言要胸有成竹
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可能的解答思路有详尽的预设,再结合课堂上学生思路的各种即时生成,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该走出情境创设的误区,要善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合适的、高效的教学情境。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时代的弄潮儿,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更应该做实干家,加强学习,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赶时髦,不跟风走,要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切实推行新课程改革,为新课改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教学月刊》 浙江月刊社 2006年8月
[2] 《科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3] 《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科研出版社 2007年2月
上一页 [1] [2] [3]
走出科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