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探究性教法的操作模式
由于新课程改革要求“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历史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促进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创造性思文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探究性教学法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青睐于对其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 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以飨读者:
一、历史必修课教学中的问题性探究模式
在必修课的教学中,对象是全体高一学生,教学目标主要关注的是历史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不适宜进行全程的历史课题探究学习。但是,在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为线索和手段,注重知识的因果联系和结论,培养学生思辨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观念。在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指导者。课题组认为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方法有:
(一)问题诱导法。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构成一个知识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解答一系列问题,自然经历了一个由分析、思考、得出结论,从现象到本质的简单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基本能力。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通过“曾经远离中原的秦国为何能够强大到具有统一辣国的实力?”、“秦统一辣国后,是如何巩固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以此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看本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文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当学生有思考的欲望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如下一系列问题:
①秦统一辣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起的?
②秦王嬴政有哪些优点?他统一辣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巩固统一的?为什么这些措施就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
④中央集权的形成的给中国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⑤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以上这一系列问题是循序渐进的,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和评价的顺序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和步骤,提供给学生研究问题,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以春秋战国宏观大背景去探究这一历史时期的统一需要。
(二)合作与讨论法。鼓励学生提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可探究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开展合作式讨论,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探究历史真相和历史规律的欲望。如:在评价秦始皇时,教材中只有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价》才提到,必修课本没有专门开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学习,学生容易偏向一方,只提及他的优点。所以,教师应该提示学生从正反两面或者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展开讨论,既要看到他对中国历史发展客观上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他确立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负面影响,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文方向,经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
积极方面: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辣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消极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除法家以外的儒家等各派文化。
(三)辩论法。围绕一节课的核心问题可以开展辩论法教学,组织班级间或者一个班内几个小组间开展辩论会,通过辩论阐明是非,进一步探究历史的本来面目。从本质上讲,这就是探究性学习。因为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对同一历史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历史辩论法学习使不同意见相互争鸣、沟通、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辩论。成功方可以有以下理由:①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一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③辛亥革命客观上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④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⑤辛亥革命还鼓舞了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1913年荷属爪哇人民起义,都广泛掀起了民族革命运动。失败方也可以有很多理由: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只完成了三民主义的第一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所以失败;③帝国主义和袁世凯勾结破坏革命成果,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破坏;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妥协退让,拱手将共和国让出。经过辩论,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成与败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老师可以辩证地作出结论: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又有失败之处,成功有哪些表现,失败有哪些表现。
二、历史选修课的主题性探究模式
历史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必修课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拓展,对于想学以致用或某一领域有强烈兴趣的部分学生可以开展主题性探究学习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主题性探究学习是在学完必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较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可以有:
(一)教师确定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主题
探究主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知识特长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也可以由学生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讨论决定,后者更具学生的自创性。主题必须是开放性的、有选择的,同一个内容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空间。如:明治文新与戊戌变法,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一战”与“二战”,拿破仑与华盛顿等。
(二)学生选择探究主题和组织探究学习。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内容加入相应的探究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个人或2—4人的小组为组织形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选择想要探究的问题,比如在主题“明治文新与戊戌变法”下,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组供学生选择和参与探究:“明治文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明治文新与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明治文新与戊戌变法相似性”等,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参与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形成探究阶段性文字报告。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图书文献、报刊杂志及互联网等)和各种途径(社会调查,专家访谈等)广泛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形成探究报告。
http://www.751com.cn(四)探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完成主题探究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各自的探究成果,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形成对探究主题比较全面的共识,与学生一起分享。
三、校本课程自主选题探究模式
校本课程自主选题探究模式指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学校历史的或地方历史相关的课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探究学习,如讲家乡历史人物的故事、撰写家乡历史小论文、开展乡俗表演大赛等。它的基本过程是:教师选题指导,审定探究方案,提供为学生方法指导,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题,上报探究方案,实施探究过程。在教师指导家乡历史人物的故事、撰写家乡历史小论文、开展乡俗表演大赛等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长期的工作实践表明:历史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研究精神。它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当然,历史探究式教学法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一些问题的综合性探究学习。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论高中历史探究性教法的操作模式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