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任何时期、任何地区的课堂教学中。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有着反馈、激励、调控、导向的作用。它是整个课程改革评价中最易于开展和实施的部分,是贯彻评价改革的切入口。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是提倡师生心灵共鸣、学生思文碰撞的课堂。要追求如此灵动的课堂,就要提高对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要求,也就是提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语言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越来越感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许多不恰当的即时评价还是频频出现,让人堪忧。
一、直击课堂即时评价的败笔
1.缺少真诚的形式评价
以前我们的课堂评价常常在重复“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现在这样传统的问答已慢慢淡出。在新课改下的课堂中,取代机械问答的是 “你太棒了!” “你真聪明!”“你真能干!”……这些缺乏实质的评价套语。这些评价似乎是万能的,只要表示对学生的肯定时都可以用,会让人产生言过其实、虚假的感觉。有些教师还喜欢在学生回答正确后就说:“你太棒了,请大家表扬他。”紧接着课堂中就会响起“啪啪”整齐而有节奏的鼓掌声,这富有节奏的赞美,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拍多了,赞多了,学生也就麻木了。这样缺少真诚的形式主义评价背后,可以看出教师在评价时投入的感情不够,让评价陷入了另一个呆板、滑稽的怪圈。
【案例1】一年级“加法”
师(在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后,摆小棒):左边摆2根,右边摆3根。
师:谁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1:2+3=5。
师(表情麻木):你真棒,我们表扬他。(教室顷刻一片热闹)
生:棒,棒,你真棒!
生2:还可以用3+2=5。
师:你真厉害。
生(齐声附和):棒,棒,你真棒!
教师麻木的表情和评价缺乏真诚和亲和力。“棒,棒,你真棒!”学生附和式的掌声,整齐响亮的口号,看似热闹,却无形中抹杀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缺少引导的无效评价
新课改下的课堂提倡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思文更灵活,更发散,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会抓不住学生的思文主线,被“生成”弄得“阵脚大乱”,导致评价错过知识的衍生点,有些更是脱离了数学学习的主线。
【案例2】一年级“上、下、前、后”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南京长江大桥开开眼界。(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生1:我发现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
生2:我发现南京长江大桥很长很长,是有两层的。
师:恩,还发现了什么?
生3:我还发现有好多大大的桥墩。
http://www.751com.cn 生4:我还发现大桥两边有很多路灯。
上例中,教师想通过主题图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上、下、前、后”的关系。但现实是学生更多关注了数学以外的情境,数学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这时教师不应重复“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无效评价会继续导致学生的发现游离在数学之外。如果教师能及时给出这样的评价:“你观察得很仔细,把图中的景和物说出来了,但如果能用上、下、前、后来说,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就会关注位置,发现也就回归到数学上来了。
3.缺少民主的单向评价
对“师道尊严”的误认,让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了“我说了算”的习惯。课堂评价仿佛就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师“权威”的象征。教师一“言”定音,让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师指说、评说。
【案例3】一年级“9加几”
生分析情景图、提出问题。师提炼问题并用算式表示:9+4=□
师:我们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师: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
生1:我们是数出来的。1、2、3、…、12、13,一共13盒。
生2:我们是看箱子里有9盒饮料,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盒。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