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源起
大家都应该会有此感觉,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我们习惯于在一种关系网中生存,家庭作为了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显赫一点,就有了“家族”观念,这种很强的观念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里就产生了“拜把子、桃园结义、老乡、圈子如家庭,朋友如亲人等”此类概念,直至最终延伸至更大的关系网即国家,中文的“国家”一词有个“家”字,而西方是没有的。中国人把自己所属的“国”看作“家”,甚至国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有“落叶归根”的想法,这种强烈的情感联系当然也同样来自东方文化的传承和悠久的历史。
正是这种文化传承,中国人也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个人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又何来人,这与西方的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西方人相对则更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人利益都不能保障,又何谈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简单来说在大的取向上东方文化更重社会、重集体、重道德,生活中群居意识强,注重集体;西方文化则更注重自然、重个人、重利益,生活中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人格独立,这种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衣食住行无所不在。
房屋宅基地租赁协议书 当然文化本身没有优劣,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在互相学习,我们的国家必然要走向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每个人也必须成长为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二者是互为驱动的,二者的健康发展也内在地需要教育作为支撑,公民教育必然也将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出自辣,文'论,文~网,腾迅3249~114
然而不论是传统的教育还是当下变革中的教育,它们都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是要有一定前瞻性的,从而我们担心的是在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教育尤其是德育,很容易易落入传统文化的束缚,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方式,亦或是盲目的在二者之间游离,在个人与集体之间游离,这是核心观念 “权利”与“义务”的游离,本质上也是“个人善”与“共同体的善”的游离,在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甚至滥用的时候,义务呢?
义务一词常常伴随着责任一词同时出现,二者虽有些许差别但生活中我们已经将其泛用,不论是义务意识或是责任意识,在当今的社会乱象中,我们肯定已经清晰的感觉到义务与责任都淡漠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则是必备的素质之一。美国人克劳蒂娅说过:“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茫,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并容易被其他一些物质的、轻浮的事物而吸引。”相信很多人会对当下社会义务与责任意识弱化的问题深感忧虑,教育工作者更甚,毕竟教育是帮孩子们成为一个健康积极的人,带他们去寻找更多真善美的东西,而义务与责任本应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这些美好的事物的根基之一。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因此,关于义务问题,特别是教育中的义务很有必要得到关注和审视,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义务观,而哪种义务观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教育中要传达怎样的义务观?它在德育教材中是如何体现和贯穿的?我们的德育可以做的更好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苏教版小学德育教材中的义务观念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