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为校本教材的研发和选修课的开设提供实证参考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更新异常迅速,这种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们日益扩增的求知欲,同时也是在评价机制的外在驱动下,在新课标实施以来的近十年中,北京市的多数中学都开始研发校本教材、开设选修课程。从各个学校这种自发的、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时间、精力都是相对富足的,通过参与选修课的学习,多数学生都有了知识面和视野上的提升,进步很大。工商局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肯定选修课的开设就全无问题存在,以文学作品类的选修课为例,通过访谈多位一线教师我发现了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其一,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等几点,但教师对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兴趣爱好在哪方面、现有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如何等问题几乎没有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往往凭自己的主观猜度便开始校本教材的研发,并在这一主观量度而编出的教材基础上开设选修课程,可以想见这种校本教材和选修课的价值能有多大?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仍是与选修课的开设依据相关,在北京市的一些中学里,一门选修课的开设与否甚至与学生的需求、兴趣等影响因素全无关系,而只是看开课教师是否有与课程相关的个人背景,如开设“日本小说”的教师曾有留日的经历,开设“中国戏剧”的教师有能够演唱戏剧的个人特长等。如此一来,校本教材的研发、选修课的开设初衷不但缺乏科学的实证依据,甚至与学生的需求、兴趣等因素没有直接联系。基于校本教材研发和选修课开设过程中这种令人心忧的现状,我们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做出具有一定实证价值的成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将此成果转化为校本教材研发和选修课开设的参考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