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渗透物理学史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学物理知识。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规律并学会简单的运用[6]。学生只有详细了解了中学物理的概念、规律及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才能深层次地理解其内涵,掌握其意义,才能熟练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讲浮力这一节课时,浮力的概念很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但是浮力大小的计算即阿基米德原理则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能把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讲给学生,并与课堂实验结合起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就会比较容易地加深了。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把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在讲授惯性定律这一节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看到过不受力的物体,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惯性”这个概念。这时,教师若能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把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惯性”概念的认识过程告诉学生,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惯性定律。
2.3 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而无穷。”当前教育改革大力倡导对科学方法的传授,掌握科学方法要比单纯地掌握科学知识重要许多[7]。这里所说的科学方法,不只是“解题方法”,而是指科学发现、研究与创新的方法,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物理学史包含着科学发展的历程,物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科学思想和方法相结合的结果,每位科学家在他们科学发现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就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公式、定律建立过程中的思文方式与研究方法,把此过程中的物理返璞归真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再发生过程,经历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文营养,使学生在长期的思文实践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思文习惯。如:牛顿在吸收了伽利略的斜槽落球试验后,又充分利用了笛卡尔数学演绎的优点,并以自己惊人的创造力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整个过程中他采用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从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都要经历提出假说—实践检验—上升为科学理论—修正推广的过程[8]。
2.4 物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物理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物理学史上有过许多催人泪下的事例。比如,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而患白血病逝世。而利赫曼为了研究雷电,最后也因引雷电而捐躯。法拉第为了潜心研究物理,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愿成为“平民法拉第”。物理学家们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显示了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
毕业论文 www.751com.cn 加7位QQ324~9114找原文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怀疑、批判、创新的过程[9]。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03年汤姆孙首先创立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此后,1911 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而1912 年玻尔又进一步建立了玻尔原子模型。应该强调的是,卢瑟福是汤姆孙的学生,而玻尔又是卢瑟福的学生。若是卢瑟福和玻尔一味地接受老师的观点,不敢质疑,那么对于原子结构的正确认识恐怕又要大费周折了。像这样用物理学史的发展教育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之形成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力。
上一页 [1] [2] [3] [4] [5]
物理学史对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