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结果分析
(1)气体流过35%的冷却段下部高度时,气体温度变化不显著,与风机进口温度相当,说明此部分在焦炭下降冷却中所起的作用很小,只相当于储料仓;
(2)气体流过60%的冷却段中部高度时,对高温区气流温度升高400℃以上,低温区升高200℃以上,说明红焦与循环气流之间辐射与对流换热作用显著,且起主要作用。
(3)气体流过5%的冷却段上部高度时,气体温度升高显著,对高温区超过150℃,对低温区超过250℃。说明红焦在此段内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传热为辅;另一方面由于斜道吸力作用使得床层不同截面气流产生汇流混合改变了斜道出口气体温度。
(4)分区热负荷计算发现,冷却段高温区与低温区热负荷相差1.6~1.8倍,进一步反映出干熄炉冷却段区域红焦分布均匀性问题,使得循环气体与红焦之间换热效果差。通过计算改进后焦炭处理能力理论上可增加12t/h。
由此可见,提高干熄炉处理能力的关键是一方面改善中段冷却区域中低温区内的传热效果(斜道口调节砖配置),另一方面是扩大中段容积,即缩短下部冷却段的存料量,降低其停留时间。其次,通过下料棒和斜道口调节砖重新分布改善分区换热效果,由此可显著提高处理能力。
3.5 干熄炉冷却工况估算
3.5.1干熄炉热平衡计算
计算选择2006年7月12日测试数据与生产工况记录数据,排焦量为:40t/h、排焦温度154℃(114℃),循环风量104.1km3/h、风机前温度137℃,锅炉入口温度772℃。
斜道出口统计平均温度:656℃,集合烟道实测温度685℃、测试风量97.99kNm3/h。
焦炭带入干熄炉显热:
(3.2)
循环冷却气体带出热量:
(3.3)
以斜道出口平均温度计算,发现循环气体带出的热量高于红焦带入的显热,两者相差32%。实际按测试斜道统计计算所得风量与循环风量相近(偏差14%),推测认为:排焦量估算偏小,同时没有考虑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内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可燃组分)。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干熄焦风料比与锅炉负荷分布的测试及优化 第1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