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85-2005年宁夏农村FGT贫困指数分解(单位:%)(205元)
Tab.4 Partition of the index of FGI poverty of rural Ningxia (Measured by %)
经济
增长 收入
分配
经济
增长 收入
分配
经济
增长 收入
分配
1985-1990
-7.81 -15.68 7.87 -1.80 -2.36 0.56 -0.38 -0.58 0.20
1990-1995
12.03 7.12 4.91 6.37 0.3 6.07 4.9 0.18 4.72
1995-2000
-16.71 -17.91 1.2 -6.20 -6.30 0.20 -2.97 -3.04 0.07
2000-2005
-11.23 -13.36 -6.87 -3.33 -4.45 1.12 5.37 -8.34 2.97
1985-2005
-23.73 -38.93 7.11 -4.96 12.81 7.95 6.47 -11.78 7.96
分解FGT贫困指数可以发现(如表4所示):在1985-2005年宁夏农村贫困发生率H下降了23.73%,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作用是38.93%,可以说明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起积极的作用,但是收入分配却使贫困增加了7.11%。并且这种规律在各个年度表现的都很明显。贫困深度PG和贫困强度SPG的变动也表明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对贫困的变动也弱化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经济增长虽然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大幅度的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但是却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剧,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不仅贫困人口内部的人均收入水平下降,而且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分配更加恶化,由此导致了SPG指数的正向发展,也就是说如果贫困人口的收入分配还不能得到改善,那么他们的贫困状况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加深,甚至会导致一部分新的贫困人口的出现。
五、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经济的增长是缓解农村贫困的基础,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的最大动力,但是基于Lorenz曲线的实证研究揭示,1985-2005年宁夏农村的经济增长是不利于穷人的,这与多数文献中研究的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中的贫困减缓的情况一致。分解宁夏农村1985-2005年的贫困指标可以发现,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社会各个阶层实际的经济增长的削弱甚至抵消了经济增长对贫困状况的改善,并且收入差距的扩大恶化了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同时,Gini系数的较高增长,应该急需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深切关注。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考虑,增长不仅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也降低了贫困程度,但是分配对贫困的作用使得其恶化,甚至导致一部分新的贫困人口的出现。因此,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是在保持收入增长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调节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胡鞍钢(2005)对此的解释是:仅有经济高增长不能自动解决收入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经济增长和开放的成果也不能自动地为所有人口共同分享,低质量、不公平的经济增长反而抑制了人们享受发展成果的机会,而政府的分配政策也加重了这种不公平现象。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政策严重向城市倾斜,有利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之间获得教育、医疗保健和劳动力流动性的机会依然不公平或者变得更加的不公平;经济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不利于内陆地区发展:税收政策又偏向于富人,加剧了收入差距。只有保持高质量的增长,才能避免对投资的扭曲,使得所有社会成员都从经济增长中获益,从而减少贫困的发生。
(二)政策建议
1、调整农村贫困线,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群体。贫困线的确定及贫困户的识别是减贫研究及工作的基础,而中国的农村贫困线及贫困人口的数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质疑,汪三贵(2005)认为中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应当在4000万左右,略小于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统计的2900万与民政部门统计的1972万。作者在实证中通过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贫困线的分别分析也发现,贫困线较低会掩盖农村贫困的真实情况。虽然近年来绝对人口的数量在大幅降低,但是在贫困线附近的存在一部分低收入群体,他们也极容易陷入贫困之中,只考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不关注或者极少关注低收入群体,也会使贫困减缓或绝对贫困人口的增加,并将会带来新一轮的不平等的加剧。
2、实施减少贫困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配套的制度供给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效率也要注重公平。由于经济增长不能自动的惠及穷人和改善收入分配,它只是贫困减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这就需要相应制度的供给,如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建立公平和效率之间的有效纽带。宁夏农村居民的Gini系数已经上升到较高的水平,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收入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的趋势下,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减贫的区域发展政策,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不改善恶化的收入分配状况,不有效的缓解低收入人群的贫困状况,经济也不能稳定的发展,甚至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要让穷人更多的参与到经济增长中来,让穷人更多的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促经有利于穷人的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才是有质量的增长。
致 谢
近一年时间的论文写作,从开始的构思、资料的整理到最终的定稿,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但是收获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却是重大的。
衷心感谢贫困理论研究的前辈们,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的工作,才使我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不断的进步。感谢杨国涛老师对宁夏贫困理论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朱海就老师,他的悉心指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树立榜样。
衷心感谢浙江工商大学的所有给我任课的老师们!感谢赵英军老师、赵连阁老师、孙敬水老师、俞毅老师、徐为列老师、毛丰付老师、杜丹青老师、娄朝晖老师、赵晓霞老师等,他们的教授的不仅是学术知识更多的是让我了解一名学者的成就之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感谢杨森辅导员在大学四年中的帮助和指导。这些我终将铭记于心。
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和好朋友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郝强,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亲人朋友们!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宁夏调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相应各年.
【2】王雨林、黄祖辉:《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率指标的因素的分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1期.
【3】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财经研究》,2005年第8期.
【4】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5】申小梅:《经济增长中的反贫困效应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5年第11卷第3期.
【6】王春萍:《经济增长、不平等对贫困影响的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7】魏勇、林闽刚:《影响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率指标的因素的分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1期.
【8】谭崇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丰裕中的贫困”》,《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
【9】马丁•拉瓦里昂、陈绍华《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不平衡进展》,世界银行发展研究组,2004.
【10】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想——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1】阿玛蒂亚.森:《评估不平等和贫困的概念性挑战》,《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2期.
【12】吴清华:《当代中外贫困理论比较研究》,《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1期.
【13】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当前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0卷.
【14】王萍萍、方湖柳、李兴平:《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12期.
【15】汪三贵、李文:《扶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对策》,《科学决策》,2005年第5期.
【16】Lucia Hanmer,Grow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
【17】Gaurav Datt,Computational tools for poverty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Fcnd Discussion Paper ,199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