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腹泻的正确治疗和预防
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传染性很强,病人和隐性带菌者为传染源。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细胞中增殖,引起十二指肠粘膜表面绒毛变短而钝,十二指肠表皮细胞内二糖酶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盐类、木糖和水分的正常吸收,引起腹泻。
2、危害性
(1)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受到过轮状病毒感染。
(2)全球每年约有1.11亿-1.35亿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导致65万名婴儿死亡。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3)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4)我国每年也约有18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死亡3-4万例。
(5)2003年的SARS 全国死亡仅349人,截止至2009年12月16日统计数字,甲流全国死亡仅442人。可是轮状病毒感染全国死亡3-4万例。
二、流行病学研究
1、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为双链RNA病毒
直径约为70nm,呈球形。电子显微镜下轮状病毒有独特的形态,如车轮状,故名。其两层外壳包裹着中心的蛋白核心,外层壳体呈轮缘状,环绕核心基因编码蛋白。Vp1~Vp7及五个非结构蛋白(NSPI~4)。单层外壳的颗粒是不完整病毒
2、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
孩子最容易发病,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
3、轮状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室温中可存活7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星期。耐酸、耐碱。55℃,加热30min或甲醛可使其灭活
4、轮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幼儿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和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5、轮状病毒有七个型号
根据衣壳蛋白组特异性抗原Vp6不同,可分为七个血清型(A~G)。儿童感染多为A型所致。而B和C型则主要感染成年人。其他为动物感染的病原体。非A组轮状病毒亦称为不典型轮状病毒或副轮状病毒,感染可见于人、猪、牛、羊、鸡等。
6、易感人群
小儿轮状病毒是婴幼儿尤其是秋冬季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6~12月龄为高发年龄,其次是12~23月龄的幼儿,小于4个月的婴儿和老人也可发病,甚至可引起暴发流行。成人对小儿轮状病毒有抵抗力,但对成人轮状病毒易感,发病年龄主要为青壮年。
三、病理:
1、西医病理
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同时病变的肠粘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造成水和电解质的进一步丧失。
2、中医病理
轮状病毒肠炎属中医“泄泻” 的“湿热泄泻”范畴,其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下注大肠,传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致挟热下注,水泻不止。重者亡津失水而致气阴两伤,甚至液竭气脱发生 危重变症。
四、症状
1、婴幼儿患者
潜伏期为24~72小时,起病多急,呕吐常为首发症状,伴有腹泻1天数次不等,多为大量水样便,黄绿色,有恶臭,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可呈假性霍乱腹泻。患者有低热,很少超过38℃。发病初期多数伴有流涕,喷嚏与轻咳。半数以上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酸中毒,可因严重脱水,病情在数小时内恶化而死亡。一般发热、呕吐多在48小时内消退,而腹泻可持续1周以上。病情重者,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常需数周至半年方能恢复。
新生儿也可发病,腹泻较轻,可有腹胀及排血便,X线检查可见异常肠型,甚至可发生肠穿孔。
2、成年患者
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1周,平均2~3天。本病多起病急,以腹痛腹泻为主,乏力,伴恶心呕吐等。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腹泻一般每天5~9次或10余次不等。严重者每天可达20次以上,肠鸣音增强,腹部压痛以脐周明显,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脱水。多数患者体温正常,少数患者有低热。病程短,一般3~5天,多呈自限性,少数可达9天以上。
秋冬季,轮状病毒腹泻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大敌,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
五、诊断
1、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大便性状和引起本病的环境、饮食等因素,辅以理化检测报告,综合判断。
(1)、特异性检查
①病毒颗粒检测
取粪便超速离心后,取沉渣经染色后电子显微镜观察,由于病毒颗粒聚集而易被检出。常见具有车轮状形态的完整病毒颗粒,也可见空心的或不完整病毒颗粒。
电子显微镜通过典型形态的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其阳性率可达90%。本法快速准确,但设备昂贵,操作要求高,故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②、抗原检测
病毒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许多免疫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如酶免疫测定(EIA)、补体结合试验(CF)、免疫荧光(IF)方法等。其中EIA法特异性、敏感性最高,且操作简便。
ELISA或免疫酶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③、RNA检测 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别的病毒感染。PCR技术用于诊断时,由于粪便中存在某种抑制反转录的物质,使该法的灵敏度受到一定影响。
④、血清学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粪便中病毒核酸的检测可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核酸杂交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其中核酸杂交法特异性较高,PCR法敏感性较高,多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轮状病毒感染5d后患者血中即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故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本病诊断。
轮状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采用EI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具有诊断意义。
(2)、非特异性检查
①大便常规及培养。
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轮状病毒胃肠炎患者粪便显微镜检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②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
2、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肠道感染 细菌性肠道感染多发生在夏秋季,体温多升高,可达39℃以上,腹痛、腹泻明显,开始为稀便2~3次后转为黏液脓性便,或黏液脓血便,有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血白细胞多升高,粪便镜检有大量红、白细胞,大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2)、与诺瓦克病毒、肠腺病毒等感染的鉴别 临床表现及一般实验室检查基本相同,需依靠多价抗体免疫电镜、病毒核酸电泳、ELISA检测抗原抗体来鉴别。
辣、治疗误区
本文其他内容有关文章均有类似介绍,唯独本节内容,其他书籍和有关文章基本没有介绍,因此很多医生、患者,全面了解的极少,已经是或已经被误治,但医生或患者并不知道是误治,造成不良后果。这些都是失败的教训,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1、过度迷信西医
正经的西医会如实的告诉你,西医没有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西医只能是对症治疗。但也会遇到不诚实的医生,有好药可用,为了赚钱,给你用大量所谓的“好药”,每天治疗费用上千。
作为患者,目前大多数人迷信西医,迷信西医的检查,迷信西医的药品,并不知道西医没有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常常以为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因此常常多花钱而心甘情愿。
与西医相比。中医(真正的好中医)在治疗这类疾病有较好的办法和较好的疗效。
2、大量滥用抗生素
因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反而有害,但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发现腹泻,就大量应用抗生素,甚至用进口最新抗生素,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等现象。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卫生部发布的《抗生素应用指南》的。
3、盲目止泻
患者腹泻,西医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也就是说首先要止泻。止泻,好像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几乎没有一个患者认为这是错的。
其实腹泻与咳嗽、呕吐、发热等,都是人体正常的自卫反应。当人体肠胃系统出现细菌病毒等感染现象时,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自卫反应,这种反应的机理是人通过呕吐和腹泻尽快排除体内的毒素,是正常的、必然的、有益的。
临床实践中常常出现因呕吐止吐,腹泻止泻造成病毒不能尽快排除体外而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案例。
腹泻一定要查清原因,至少早期不能过分止泻,过早过分止泻会出现“关门流寇”现象,使病情迁延,甚至严重。只有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的止泻,才是有益的。
4、强调禁食
传统的观点对急性腹泻采用禁食8—12小时,甚至24小时的饥饿疗法。
患者腹泻,因此为了止泻,就要求患者禁食,医生理直气壮,患者坚信不疑。其实这也是错的。
众所周知腹泻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中国早就有一句话说明了这个问题“好汉架不过三泊稀屎”。这时其实人的体力最虚,最需要营养的补充。但这时恰恰无论中医西医,很多医生都要求患者禁食,用禁食的办法来止泻。因此患者两天就疲惫不堪。
其实患者在腹泻的时候也是应该进食的,但是不能给患者大鱼大肉,也不能过多,最好是米汤,既有营养,又可以补液。即使是喝了又吐,又拉,也要喝。
喝米汤的效果有二个,一个是可以补充营养,二是胃肠有了食物可以加快排泄,尽快把病毒排出体外。
特别是对儿童患者更不能禁食,禁食患儿因饥饿常哭闹不止,易发生低血糖,体重明显减轻。相反,如果继续喂食,宝宝的食欲恢复快,腹泻和呕吐次数不会因此增加,且体力恢复早,抗病力较强,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提倡甜食
很多人喜欢甜食,特别是儿童。在腹泻时或腹泻后,医生和家长常常给孩子糖水,甜食等,让孩子增加食欲。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
试验表明轮状病毒是喜欢在甜的环境下生存繁殖的,如果在轮状病毒感染期食用甜食,会有利于轮状病毒的,而不利于患者。因此在轮状病毒感染期内,要禁甜食。
6、油腻食物
试验表明轮状病毒是喜欢在油腻的环境下生存繁殖的,如果在轮状病毒感染期食用油腻的食物,会有利于轮状病毒的,而不利于患者。
临床发现家长对儿童常常用牛奶,牛奶也是油性大的食物,尤其是有很多奶粉或牛奶含有不同程度的糖,更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7、患者康复后的饮食
患者刚刚康复,家长常常处于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的出发点,给予大量肉蛋食品,其实这也是不适当的。得了轮状病毒腹泻,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胃肠消化系统,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这时如果给予大量肉蛋食品,会加重孩子的胃肠负担,不利于吸收,不利于恢复,甚至会出现疾病的反复。
这时要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七、治疗
1、西医治疗:
目前对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尚无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对症治疗。临床治疗主要为文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点滴病毒唑,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纠正脱水
可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开水1000ml,分次服用。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或重度脱水经静脉补液后以口服补液文持者,根据病情可用1~3组。
重度脱水患者需立即补液文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纠正酸中毒。成人用量:开始输注5%葡萄糖盐水1000ml,或10%葡萄糖液500ml、0.9%氯化钠液500ml,以后的用量根据脱水程度、血压脉搏而定。待血压回升后给3:2:1溶液(10%葡萄糖3份、0.9%氯化钠2份、1.4%碳酸氢钠液1份)患者有尿后加氯化钾液,浓度在3‰以内。其量在500~1000ml。儿童患者人院24h总输液量按脱水程度以每公斤体重计算,轻度100~150ml,中度150~200ml。重度200~250ml。仍未见尿加钾,浓度在3‰以内。液体成分选上述液体。
有酸中毒者首选5%碳酸氢钠液,参照二氧化碳结合力给予用量,也可按5ml/kg,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10容积,或4.49mmol/L,来不及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者,成人可先给5%碳酸氢钠300ml,然后再据二氧化碳结合力增减用量。
(2)、止泻
腹泻严重,不能自限停止者,可试选用下列止泻剂。
①、洛哌丁胺(Loperamide、苯丁哌啶、易蒙停) 本品对肠壁具有直接作用,可抑制肠蠕动和收缩,口服成人2~4mg/次,每天1~3次;5岁以下儿童1滴/kg•次(滴剂),每天2~3次。应用后,偶见有便秘、眩晕、恶心、口干及皮疹。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②、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苯乙哌啶,止泻宁) 本品可提高肠张力,抑制肠蠕动,为一个非特异性的控制急慢性腹泻的有效药物,其止泻作用迅速,对一些顽固性腹泻只限于症状治疗,适用于急慢性腹泻及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口服成人2.5~5mg/次,3~4次/d,2岁以上儿童1.25~2.5mg/次,3~4次/d。
控制腹泻后应及时减量。偶见皮疹、恶心、眩晕、失眠、口干、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后消失,过量可引起严重呼吸抑制及昏迷,长期服用可产生欣快感并成瘾。2岁以下小儿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
③、思密达(Smeta,双八面体蒙脱石) 是保护全消化道黏膜的止泻剂,此药为袋装。每袋主要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3g,主要作用是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选择性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结合,修复黏膜,提高黏膜对攻击因子的屏障作用。口服,成人每次1袋,1天3次,根据情况连用3~5天。儿童<1岁,每天1包,分3次服;1~2岁,每天2包,分四次服;3岁及3岁以上,每天3包,分3次服。
2、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其关键在于清热利湿,安肠止泻。
(1)、“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停止用抗生素和止泻剂,如果是母乳喂养,则继续,如果是人工奶粉喂养,则停止,改为米汤和米汤加药粉,药粉如下:
方药配制: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按《伤寒论》原方药物剂量的比例配制。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用量:每日2~3次,辣个月以内的患儿每次0.2克;一周岁~二周岁的患儿服0.5~0.8克;三岁以上的服1~2克。用米汤或面汤服。泻止为度,不可过服。
治疗效果:一般服药2~3次即可痊愈,不少病儿用药一次即告痊愈。
如果是轻症,只需要在米里加入茯苓和山药熬成粥就行,常常立竿见影。
对于危重的患者如果出现严重脱水症状的时候要及时静脉补液。
(2)、《小儿秋泻试试粥疗法》
《健康时报》 ( 2007-08-16 第08版 )发表特约记者何世桢的文章《小儿秋泻试试粥疗法》文中说“中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个基本方剂:二花6克、连翘6克、苍术6克、藿香3克、山药6克、乌梅5克、地锦草6克、车前草9克。医生可根据患儿自身病情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患儿“湿多于热”,可辅以泽泻、猪苓等中草药加减;如果患儿“热多于湿”,则可再加入适量的滑石、白头翁等。如果患儿腹泻非常严重,应加入一些收涩止泻的药物,如芡实、赤石脂等。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腹泻后的宝宝脾胃功能差、失水量多,因此在饮食上应适当补充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多为宝宝补充水分。家长可选用一些具有健脾止泻、消积导滞作用的中药做成药粥进行调养。下面介绍两道效果很好的药粥。
山药扁豆粥:去皮山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扁豆放入锅中加水煮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2次。
山楂神曲粥:山楂50克、神曲15克、粳米30克。先用纱布将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去掉药渣,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加适量白糖调味,每天2次。”
(3)、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成年人。方药:葛根15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木香6g(后下),车前子12g,神曲10g。热重于湿者加银花10g,蒲公英5g;湿重于热者加薏苡仁12g,茯苓12g;腹胀满者加厚朴6g;呕吐者加竹茹8g,藿香6g。水服,每日1剂。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中葛根升阳除湿,生津止渴;黄芩、黄连清泄里热止利;甘草和中;车前子、薏苡仁、茯苓利湿止泻;木香、厚朴行气除满;神曲消食除满,下气导滞;藿香化湿止呕。以上各药相辅相成,达到清热利湿安肠止泻之功效。葛根、黄芩、黄连等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表明能直接杀灭轮状病毒,明显抑制肠道常见致病菌,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并能保护胃肠粘膜,有益于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迅速止泻的目的。其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因为中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等辨证论治,个体治疗,因此没有万能标准统一通用的药物,参考方剂很多,上面仅举三例,都是参考。
中医中药治疗这类疾病疗效是可靠的,没有明显副作用的,价格是低廉的。 八、预防
1、一般的预防措施,
预防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首先应实行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温度适宜,营养全面,还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成分,有利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2、孩子的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并多给孩子洗手;
3、少带孩子到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
2、疫苗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免疫接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除了疫苗,没有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完全消除轮状病毒或它的传播。实践证明,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减轻腹泻症状,进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尤其是重症腹泻唯一和最经济的手段。
轮状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对象为2个月以上的儿童,主要为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接种方式为口服;免疫程序为每次一剂,每年免疫一次。发烧、患严重疾病、胃肠疾患、严重营养不良、有免疫缺陷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不要接种或暂缓接种。
3、饮食预防
实践证明,饮食预防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普通的提法是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等等,我在这里需要重点提出的是,上述做法不是引起本病的关键。预防本病的饮食是要避免在吃油性大的食物的同时,吃甜的冰淇淋等食物。临床发现病情严重的儿童,很多是在大口吃肉的同时,后半小时内有吃了雪糕、冰淇淋等食物后引起的。因为轮状病毒喜欢甜的环境,喜欢油多的地方,喜欢低温。因此吃了油大的食物,又甜又凉的雪糕和冰淇淋等食物,满足了轮状病毒疯狂发展的条件,引起本病的发生。
特别是平时阳虚的人更是本病的易感人群。
4、生活预防
注意防寒,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本病的高发期是秋冬季,说明了患者受寒,特别是腹部受寒,会引起本病的高发。细菌和病毒的温度特性是非常突出的,他们对温度非常敏感。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是平衡的,但由于体内温度的改变,将正常的平衡打破,有的细菌病毒抑制了,有的细菌病毒发展了。轮状病毒就是当人体内温度下降的时候会发展的病毒。因此预防本病的方法主要是防止腹部受寒。
防止腹部受寒的办法一个是注意保温,对儿童来说,戴兜兜保护腹部是很好的做法。还要防止睡眠时蹬被受寒。
5、易感人群的预防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食品,但有的人被轮状病毒感染,有的人毫无反应,这就是人的体质不同,轮状病毒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1、病毒喜欢体质阳虚的人。轮状病毒属于寒性加湿的病毒,喜欢寒冷的季节,喜欢怕冷的人。因此轮状病毒的感染高发季节是秋冬季,发病的人都是阳虚的人,或虽然体质不是阳虚,但临时受寒,或过食了寒凉的食物引起的临时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
2、病毒喜欢体质痰湿的人。
3、如果你是体质阳虚+加痰湿,那么你就是超级轮状病毒易感人群,生活和饮食就要加倍防护。根本的办法是解决阳虚和痰湿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