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摘 要】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举措的提出,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金融的支持,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已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的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新农村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业的发展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目标在于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增加农村地区资金供给,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 农村金融体系的界定
农村金融体系,是指在县及县以下由若干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活动组成的为农村经济发展融通资金的金融组织体系。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要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是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运行和发展。其主要包括以下辣个部分即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农信社、农业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村地区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且越来越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2.1 农村地区资金外流问题比较严重,信贷支农资金不足问题困扰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一是邮政储蓄大量吸收农村储蓄并转存人民银行,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二是在商业化改革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趋向于以利润为导向,农村金融信贷出现了非农化特征,有些资金流向城市。同时,有些商业银行从农村吸收的资金也没有返投到农村。
2.2 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有限,起不到应有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首先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经济利小、风险大的特点,导致商业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投入的资金很少。同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重点转向中心城市,削弱了支农的力度。
其次因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专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保障作用的政策性银行尚未成立,处于弱势的农业经济在得不到有效的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下,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政策的支撑。
2.3 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其缺乏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依附于农业银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这就决定了它分离前不可能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分离出来的农村信用社,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这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2.4 农业保险起步较晚,其发展深度和广度,远远滞后于“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分散和保障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国际上较为通行的、且为WTO规则所允许的农业保险体系在我国还未建立起来,且目前仅有的农业保险业务停滞不前,发展势头逐年萎缩。农业保险业务发展滞后,农业生产风险无法分散,制约了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