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农学论文 >> 正文

试论我国双孢菇发展的壁垒 第2页

更新时间:2011-5-5:  来源:毕业论文
  2.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例逐渐增加,特别是在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众所周知,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而且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比例平衡。但是,脂肪含量也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且饱和脂肪酸占较大比例。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但会引起发胖,还易引发某些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而杏鲍菇蛋白质含量高,可与肉类相媲美,但是脂肪含量却极低,仅为干重的0.6%~3%,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有很高的比例,多在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很多,其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延缓衰老,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粘稠度、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3.碳水化合物和多糖

  营养成分中40%~82%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杏鲍菇碳水化合物中的水溶性多糖和酸性多糖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4.文生素和矿物质

  文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缺少文生素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缺少文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少文生素B易患口角炎,缺少文生素C易出现败血症,缺少文生素D易出现佝偻病,缺少文生素E会引起不育症。双孢蘑菇含有多种文生素,如文生素A、B、C、D、E、泛酸、吡哆醇、叶酸、菸酸和生物素。

  1.12 药用价值

  双孢蘑菇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机体综合免疫水平

  长期食用双孢蘑菇,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能增强机体综合免疫水平。其多种药用作用都是通过这些免疫水平的提高达到的,而不是像西药那样直接作用。也正因如此,蘑菇成了我国传统的中药,在古代多种农书医书中都有固本、益气、补中、解毒等功用的记载。

  2 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高血压症、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长期食用能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4.抗菌消炎作用  

   产生多种抗生素,可消炎去痛,现已知的抗生素已达近百种。

  蘑菇的不同部位,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说,菌盖比菌柄营养更丰富。最适于食用的是新鲜的较幼嫩的蘑菇子实体。

  1.2 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现状

  (1) 发展主要市场在国内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年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国虽然在出口量年年增加,但占全国总产量的比值却逐年下降,说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在我们国内。

  (2)生产水平低,规模小。

  从上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人工栽培,与之相比法国比我过早三百年的栽培历史。我国生产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栽培技术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生产,造成灭菌不彻底、污染严重、产量低,影响了菇农的种植积极性。在国内虽然种植范围广泛,但工厂化很少,还没有形成集体的双孢菇产业链,生产面积还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规模效益还没有形成。

  (3)融资困难。

  一些有种植经验的菇农认识到双孢蘑菇的增收效益,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益。资金不足,政府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有力的支持,致使这一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有些缓慢。

  (4) 市场制度制约双孢蘑菇产业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流通混乱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没有强势的品牌。分散经营的菇农受商贩的控制,出现“价格战”。以次充好收购压级压价,销售抬级抬价的现象时有发生。菌种市场混乱,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商家为谋取暴利,蒙蔽消费者。似出现的“小学生调查发现市场上九成鲜蘑菇被增白剂污染”事件屡见不鲜。

  

  1.3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前景

  (1) 加强产业化,标准化建设

  目前国内大型生产企业极少,产业化水平较低。有分散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由手工生产向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实现企业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实现高产优质,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向的能力才会提高,才能走出国际。

  (2)加强蘑菇产品的深加工力度

  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尤其生产保健品、药品、食用添加剂等,提高其利用价值,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菌种管理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菌种的选育、审定登记和菌种生产的规范管理。

  (4)加强科研工作

  应加强食用菌研究,充分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细胞融合技术,由Made in china到Creat in china的转变为食用菌栽培高质优产提供高效理论基础。

  

  1.4 参考文献

  [1]刘振祥,张胜.食用菌栽培技术.化学工艺出版社,2007.7

  [2]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食用菌技术100问.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

上一页  [1] [2] 

试论我国双孢菇发展的壁垒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