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易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论文关键词:黄鳝,发病,原因,防治,技术
人工养殖黄鳝,由于放养密度大,以及环境剧烈变化等原因,常使黄鳝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病,如防治不当,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使养鳝功亏一篑。故此,笔者就黄鳝几种易发病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借鉴。
一、打印病
1.病因:此病常因鳝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夏秋两季。病鳝常将头部伸出水面,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充血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主要分布于腹部两侧。病情严重时,红斑处表皮腐烂,形成不规则的小洞,可见肌肉下的骨骼及内脏。
2.防治技术措施:〈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防止鳝鱼体表受伤;〈2〉日常可在鳝池中按每5平方米投放一只蟾蜍,因其分泌的蟾酥对此病有较好的防治功效。亦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7克化水进行全池泼洒,每半个月一次,加以预防;〈3〉已发病的鳝池,可取几只剥去皮的蟾蜍用绳子系好,在池中来回拖动几次,2~3天后病情可明显好转。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每日1次,连用3日。
二、出血病
1.病因:此病多发生于盛夏及初秋季节,是由假单胞菌侵入鳝体受伤皮肤所致。病鳝体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充血斑点,尤以腹部较明显。解剖黄鳝,可看到病鳝内脏器官出血,特别是肝脏损坏较严重。
2.防治技术措施:其预防措施同打印病。治疗按每100千克黄鳝,用水花生4千克、大蒜头0.5千克,捣烂,加少量食盐,拌入蚯蚓糊,每天投喂2次,连喂3天。
三、肠炎病﹙亦叫烂肠瘟﹚
1.病因:主要是黄鳝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导致消化道感染所致。黄鳝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生此病。病鳝表现活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不摄食。解剖发现肠壁充血,外观呈紫色,肠道变薄,肠内无食,并且充满黄色脓血状粘液。手压腹部,病鳝的口腔及肛门皆有大量粘液溢出。
2.防治技术措施:〈1〉发病季节,每10天按100千克黄鳝用辣蓼茎叶5千克,薄荷叶3千克,加水熬汤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预防效果;〈2〉发病鳝池,每100千克黄鳝用地锦草、铁苋菜、水辣蓼干草各0.5千克,或鲜草各2千克,捣烂﹙或研粉末﹚拌蚯蚓糊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同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克化水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四、毛细线虫病
1.病因:此病是人工养殖黄鳝过程中最常见的病之一,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主要是由毛细线虫体寄生于黄鳝肠壁粘膜层,破坏肠壁组织,并形成胞囊引起的肠壁炎症。病鳝表现为体表瘦弱,食欲锐减,严重时有挣扎性滚动、窜游的现象,解剖发现虫体淡红色,长约2~3厘米。
2.防治技术措施:〈1〉在流行季节,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生石灰消毒池水,以杀死虫卵;〈2〉发病黄鳝,按每千克黄鳝体重用0.1~0.5毫升鱼虫灵拌入蚯蚓糊或人工配合饲料制成药饵,连喂1周;〈3〉或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皮合剂(6:5:3:5),每1千克黄鳝用药5克,加入比总量重3倍的水,煎至原来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法煎两次,将先后三次的药汁混合,拌入蚯蚓糊投喂,连喂7天,效果很好。
五.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1.病因: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现。主要是由于鳝体受伤,感染水霉菌所致。肉眼可见伤处“生白毛”,呈灰白棉毛状。病鳝表现焦躁不安,患病处肌肉糜烂,食欲不振。
2.防治技术措施:发生水霉病的鳝池,每立方米水体使用甲基蓝3克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效果显著。
辣、发烧病
1.病因:黄鳝养殖密度过高,此病多发于每年7~8月,病鳝表现烦躁不安,头胸部伸出水面挣扎摆动或互相缠绕,头部膨大,体表粘液积聚发酵,池水粘性增加,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黄鳝发烧暴死。
2.防治技术措施:夏季要搭棚遮荫,勤换新活水,及时消除残饵,或在池内混养少量泥鳅,防止鳝鱼缠绕。发病后,可按每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0.07%硫酸铜溶液10~12毫升,以抑制粘液发酵,缓解病情。
黄鳝易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