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防治
摘要:落叶松耐寒性极强,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好,树冠塔形,姿态优美,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和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在培育过程中,对常见的病虫害预防尤为重要。本文阐述其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以为生产实际提供技术性指导。
关键词:落叶松; 松毛虫类 蛴螬 蝼蛄 苗木立枯病 枯梢病
落叶松属主要有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 rupprechtii mayr、落叶松L·gmelini Rupr 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等。落叶乔木。其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好,树冠塔形,姿态优美,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和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华北落叶松耐寒性极强,在年平均气温-2~-4℃,月平均气温-20℃左右,在气温0℃以上的天数约80~90天的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日本落叶松本世纪五十年代引入山东,适应气候地域广泛,抗逆性强,在平均气温2.5~12℃,降雨量520~14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是山东主要的营林树种之一。落叶松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幼苗和成林病虫害两类,本文阐述其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为育苗和造林提供帮助和指导。
1、落叶松虫害
1.1、松毛虫(成林虫害)
1.1.1种类 松毛虫属于枯叶蛾科的1属。种类很多,但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是我国北方危害松树的主要种类。
1.1.2发生条件:松毛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及森林生态系统有关。凡是混交造林、经营管理合理,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的林区,既有松毛虫发生,也出现多种松毛虫的天敌,不易发生灾害。如果营造大面积的纯松林,间伐抚育不当,灌木植被贫乏,失去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则阳坡山洼首先会形成松毛虫的发生基地,然后扩散蔓延,甚至猖獗成灾。
1.1.3防治措施:落叶松病虫害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精细选地整地,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育苗,科学施药,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至最低。以营林为基础,综合防治。营林措施。营造针阔混交林,并合理密植,促使其及早郁闭;改造现有稀疏林地,补植适宜树种,保持林分郁密;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割灌,造成复杂的生物群落,以利于天敌栖息;合理修枝,防止过度间伐。人工捕杀。人口较多,林分低矮,虫灾区分散的地区,可组织人力摘茧、采卵或捕杀幼虫。生物防治。设人工巢招引益鸟。引进杜鹃,进行人工饲养、繁殖、驯化,并且在林间的中下部悬挂鸟巢,人工招引,对松毛虫防治很有效。保护利用或人工繁殖松毛虫寄生蜂,如黑卵蜂、赤眼蜂等,实施林间放蜂。以菌治虫。可喷洒100亿孢子/mL的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等药剂杀灭幼虫。防治幼虫时应在越冬前3~4龄时进行,而且要避开天敌的活动期。可用25%的马拉硫磷药剂的超低容量制剂,或25%对硫磷微胶囊剂、25%的杀螟松微胶囊剂加水稀释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可采用2.5%溴氰菊酯每亩1毫升喷施。
1.2、蛴螬(幼苗期虫害)
1.2.1为害状: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
1.2.2防治。两种方法:一是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辣辣辣粉溶液(或辣辣辣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二是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1.3、蝼蛄(幼苗期虫害)
1.3.1为害状:喜栖息在潮湿地。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
1.3.2防治: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二是在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直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2、幼苗期病害
苗木立枯病 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苗,是育苗中的一大障碍。
病原:复合性浸染。非浸染性病原有积水、覆土过厚、土表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等。浸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病症:病害多发于4~6月份,可表现4种症状类型。(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土壤板结,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引起腐烂,地面表现缺苗;(2)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因湿度大或播种量多或揭除覆盖物迟,被病菌浸染,使茎叶腐烂;(3)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幼苗尚未木质化,病菌自根颈侵入,破坏苗颈组织,使幼苗倒伏,引起典型的猝倒症状;(4)苗木立枯型:苗木根颈部木质化后,病菌难以从根颈侵入。土壤中的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的皮层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发病规律:受害苗木一年生以下,特别是出土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发病。病害的发生发展与苗床土壤状况有关,如前茬作物是棉花、瓜类和茄科等感病植物,土壤中病菌数量多,土壤板结,圃地积水,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等。防治方法:选择好苗圃地。最好用新垦山地,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选。合理施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细致整地。在土壤和天气晴朗时进行精耕细整,以免板结。播种不宜太深。药剂防治:播种前处理土壤以杀死病菌是防治猝倒病的有效方法。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较强的杀伤效果,且持续时间长,但对镰刀菌和腐霉菌无效,所以要与敌克松或代森锌混用。混合比例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占25%,用药量为4~6g/m,配成药土撒于播种行内,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种子。幼苗发病后要及时处理。可用上述药土撒于苗木根颈部或配成药液喷洒。喷药后用清水冲洗苗木,以免产生药害。茎
http://www.751com.cn叶腐烂型猝倒病应喷1:1:(120-17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
3、成林病害
落叶松枯梢病
病原:子囊菌亚门的落叶松球座菌。
病状:病菌危害幼苗、幼林和成林的当年生新梢。7月上旬开始显现症状,病部新梢退绿,顶部弯曲下垂呈钩状,并从弯曲部分逐渐向下脱叶,后期梢干枯,收缩变细,仅在顶部残留一簇叶子。在发病15~20天后,叶背面密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少量未成熟的子囊腔,发病较晚者新梢已木质化,病枝不弯曲下垂,但针叶全部脱落,次年春天由侧芽生出小枝。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梢和病叶上越冬。次年6月份散出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成为初次浸染源。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当年新梢上,从伤口侵入。6~8月三个月多雨则发病重。林分处于风口处易造成伤口,所以发病重。
防治措施:严格检疫。对调出或调入的苗木、接穗、原木和小径木实行检疫,发现此病立即销毁。消除浸染源。及时伐除被害株集中处理。受害严重的落叶松采伐烧毁。选择造林地和营造保护带。在迎风面或易受风害的地方,尽量避免营造落叶松纯林,或栽植阔叶树保护带。营造针、阔带状混交林能防止该病以及其他一些病虫害发生。药剂防治。幼林发病时,可用百菌清等烟熏剂或喷药防治,或用0.0005%的放线菌酮或加上0.02%的TPAT混合液,每10L药剂加6mL展着剂,每公顷约需300L。6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隔15天喷1次,喷3~4次。
落叶松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是与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有密切关系,所以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精细选地整地,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育苗,科学施药,更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危害至最低。
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防治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