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农学论文 >> 正文

浅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更新时间:2014-12-2:  来源:毕业论文
浅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转移就业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数量庞大且文化程度偏低。
有数据表明,按照劳动年龄人口计算,女17~ 54岁、男17~59岁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3亿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18%,小学文化占25%,初中占29%,高中占21%,中专占5%,大专以上仅占2%。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的逐步实施,耕地还会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还会增大。
 数量庞大、文化程度偏低加上小农经济等旧有思想观念的影响,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2. 缺少培训,技能不高。
据统计,因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拥有劳动技能初级证书的农民工仅占35%左右,从而大大地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究其原因,除农民工自身学习意识较差、打工以挣钱为目的外,受季节性、流动性特点的影响,用人单位一般不愿意对农民工进行经常性培训;劳动密集型而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对农民工的要求以熟练为主,不需要技能证书,不经培训即可上岗。
3. 政策法律观念不强,文权意识淡薄,被侵权现象严重。
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劳动报酬较低,有的从事的工作技术要求较高,有的从事的职业劳动强度很大,但得到的只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二是劳动环境恶劣,明显存在就业歧视;三是社会保障较差,有的就业不够稳定,受季节性等原因的影响失去工作而不得不返乡;有的用人单位不给投社会保险或自己不愿意投社会保险。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思考
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在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1.加强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指导。
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指导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对有求职愿望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新时期就业方针、基本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宜传指导。遵循“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引导他们主动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并利用国家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实现转移就业或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对已实现就业的农民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指导,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内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文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方法可采取个别面谈、集中授课、召开会议、通讯联系等。
2.倡导就地转移就业。
就地转移就业主要是结合区域实际,使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农民实施科学种田,发展优质农业项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发展自己的企业,让其对开办企业的具体条件、企业申办程序、企业组建性质、资金筹措渠道、组织机构管理等基本知识足够的了解。
3.组织职业技能培训。
按照“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服务社会化、培训运作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和“三个联合”技能培训思路,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发挥政府及其专门机构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实施“对内合作、对外联合,本地协作、异地互动”的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的农民技能培训。要整合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成人教育学校及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校校联合(学校+培训机构)、校企联合(学校+用工企业)、校基联合(学校+劳务中介基地),进行新增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外来劳动者培训和职工素质提升培训等,全面提升农民的技能素养,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据市场需求和形势发展,主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专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为转移就业提供绿色“通道”,为就业稳定提供资质保证。
4.开展创业教育。http://www.751com.cn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开发和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自主立业。要重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实现自身价值。对自愿创业者,可推荐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的培训。对此,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自愿创业者要具备开办和管理企业的能力;二是创业者应有一定的资金基础;三是自愿创业者所选择的创办企业的项目要有社会需求,并对创业者提供有关政策方面的帮助。
5.落实跨地区流动就业。
落实跨地区流动就业,需要对有劳务输出意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有关的职业指导。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帮助采集用工需求信息。二是对用工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评价和可行性论证。三是组织有劳务输出意向的农民自愿报名登记,指导其根据用工单位确定的专业(工种)、用工期限和工资待遇等条件合理选择职业。四是向用工单位输送合格劳动者。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指导人员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要在制定输送人员、编制录取人员名册,选择运输工具及路线,检查录取人员所需证件、物品是否齐全,制订安全措施和做好与用人单位的交接工作等。五是指导签订劳动合同,特别注意劳动合同项目和内容不得违反《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更不能出现无效合同条款。辣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主要是签订劳动合同后的服务工作如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等,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总之,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对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提升转移就业的层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浅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