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竹叶黄酮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的体内外实验[23]均表明,EOB-f01 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体内实验中,低、中、高剂量组(2.5、5、10mg/kg)的抑制率分别为39.74%、52.88%、69.82%;体外实验中,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mg/kg)的抑制率也分别达到了24.51%、38.13%和46.57%,且中剂量及高剂量EOB-f01 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复方丹参片组(100mg/kg)。研究说明EOB-f01 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苏杰[24]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研究竹叶黄酮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血栓干、湿质量较用药组高,其中竹叶黄酮小剂量组、天保宁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竹叶黄酮高、中剂量组亦有降低趋势,说明竹叶黄酮的给药剂量为10-40mg/kg 时,对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减轻血栓干质量及湿质量。
1.3 竹叶黄酮的提取
1.3.1 提取剂的选择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按竹叶黄酮的极性,以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结合状态选择提取剂,所以提取剂呈多元化,常见的提取剂主要有乙醇、甲醇、丙酮、热水。
陈彦等[1]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多水平正交法,选定乙醇作为提取剂,并对乙醇的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由于提取方法不完全一致以及样品的不同,所得到最佳的乙醇浓度也不完全相同,常见的有50%、60%、70%、80%。
彭秧锡等[6]采用单因素试验,试验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对竹叶黄酮的提取情况。结果表明,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竹叶黄酮的提取率反而下降,当温度大于70℃后,提取率严重降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许钢等[12]以丙酮作为提取剂对竹叶黄酮进行提取。丙酮极性小,提取率比热水提取法高,结果较理想,但价格昂贵,对操作者、环境也有一些不良影响。黄锁义等[13]采用索氏提取法,用沸水进行粗提,乙醇溶液纯化。用热水浸提虽然成本低,但提取率也低。奚奇辉等[21]在用热水进行竹叶黄酮提取时,加入纤文素酶作为催化剂,对热水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改进,使竹叶黄酮的提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高梦祥等[3]通过试验分别比较了热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作为提取剂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情况下乙醇的提取效果较甲醇、丙酮、热水理想。甲醇沸点低,易挥发,不易操作,导致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70℃),提取率反而下降。热水的极性大,作溶剂时易把蛋白质、糖类、鞣质等易溶于水的成分提出来,提取物易霉变。随温度上升浸提总黄酮提取率有所提高,但提取率仍较低(与其他溶剂相比),增加提取时间提取率亦提高不多。乙醇、丙酮克服了水提取法提取物存放易腐败变质的缺点,丙酮极性小,提取率比水提法高,后继的过滤等操作较容易,但价格昂贵。乙醇极性小,含有羟基,80%乙醇水溶液既可提取黄酮苷元又能提取黄酮苷,故提取率高,随温度上升提取率有所提高,但80℃以后提取率上升不明显;乙醇提取液的过滤、溶剂回收、干燥等过程容易进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