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3—2020)
目 录
江夏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武汉市南大门,湖北省东南部,江夏区位于东经114°01′—114°35′,北纬29°58′—30°32′之间,东靠鄂州市、大冶交界;西与汉南、蔡甸隔江相望(军山长江大桥已通车);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接壤。东西宽54.17公里,南北长63.2公里,全区版图总面积2018.98平方公里
江夏区地处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带,属低丘垅岗地区。南部和中部地势高,以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为分水岭,向东西两侧湖区微倾,东系梁子湖畔岗区;南北为岗状平原;西属长江、金水河流域网平原区;中部和东南部有东西走向,成片不呈脉的低山起伏,西部平原伴有少数孤山独岭,境内地势平缓。
本区南北狭长,残丘起伏,东西依湖滨江,港汊将垅岗切割呈树枝状,形成离心水系。底部湖汊垅畈相间,顶部背岭坡地梯田,岭上残丘起伏,构成境内常见的三种地貌类型。
一种是构造剥蚀丘陵,海拔高程在50-272.3米之间,系古代隆起的由石英岩、石灰岩和砂页岩所组成的低山残丘,是本区林、果、茶等林特生产的主要基地。
二是剥蚀堆积岗状平原,该地貌类型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0%以上,是主要地貌类型。海拔高程一般在23-50之间,相对高差为10-20米之间,该类型土地是本区盛产粮、油、果、茶等农、特产品的主要产区。
三是河网冲积平原及漫滩、心滩,分布在长江、金水河沿岸或水心处。海拔高程在20-23米之间,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主产粮、棉、菜、鱼等农副产品。
本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对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有利。但在法泗、河垴、安山、金口等乡镇沿长江、金水河流域部分河谷地区,有的年份也出现过暴风雨、冰雹、龙卷风、冰冻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农村住宅、交通、水电等设施有一定的破坏性。
全区共有12个乡、镇、街,337个村民委员会,3433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区统计总人口为66.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4万人,农村人口为48.03万人。1996年至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02%、27.04%、31.32% 1178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