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系统 第14页

更新时间:2009-4-1:  来源:毕业论文
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系统 第14页
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技术应用
地面气象数据智能采集电路板通过调试成功后,经过测试无故障,可以应用于军队气象信息采集实验室并实施。下面介绍军队气象信息采集实验室的功能、设备、可以开设的实验项目、面向的教学对象、以及装修的要求等。
5.1军队气象信息采集实验室
5.1.1军队气象信息采集实验室功能
提供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实验及有关数据处理实验。
5.1.2军队气象信息采集实验室仪器设备
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实验电路箱(8套);计算机(8台),伟福仿真器(8套),8个UPS。
5.1.3军队气象信息采集实验室可开设实验项目
温度的采集实验(模拟信号):深刻理解铂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集与处理电阻信号。
压力的采集实验(模拟信号):深刻理解硅压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集与处理硅压阻信号。
湿度的采集实验(模拟信号):深刻理解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集与处理湿敏电容信号。
风向的采集实验(数字信号):深刻理解风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集和处理数字信号(格雷码)。
风速的采集实验(频率信号):深刻理解风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集和处理频率信号。
降水的采集实验(脉冲信号):深刻理解风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集和处理脉冲信号。
串行口数据传输实验:深刻理解微处理器串行通信口,进行微处理器和计算机间的通信。
液晶显示实验:深刻理解液晶显示模块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模块汉字显示(包含扩充符号制作及显示); 液晶显示模块字符显示; 液晶显示模块图形显示。进行实时气象信息的显示。
综合实验:针对以上的各个实验,整合各个模块,深入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并行口、时序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
5.1.4面向的教学对象
大气探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雷达工程本科、电子工程本科、信息工程本科、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和对信号采集感兴趣的学员。
5.1.5对装修的要求
电源、空调及防静电实验台桌。
5.2本章总结
本章实现了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技术的技术应用,并分析了实验室的功能、设备、可以开设的实验项目、面向的教学对象、以及装修的要求和应用。第辣章 结论
本文对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技术进行较全面深入地研究。从本质上说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技术是“自动观测系统”的一部分,但是涵盖了现实中的基本的信号类型: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频率信号以及脉冲信号。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了自动观测系统从根本上变革了气象观测依靠人力的状况。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让理论很快的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对本文的工作作如下一些总结:
1.首先详细介绍了自动观测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
2.详细研究了用于该系统的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着重对产生测量误差的各类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降低测量误差的多种方法,并对系统进行了传感器的选取,为系统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基础。
3.在充分分析了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对如何将传感器信号采集和传输,提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法。
4.在系统硬件方面:对系统硬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了满足实验室建设的电路板,给出了系统硬件配置方案与清单。在系统的软件方面:对系统软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实验的需要提出了模块化的思想,进行了模块功能设计,使软件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提高。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5.在分析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技术的基础上,把技术应用于实践,分析了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验板的应用对象和应用前景。
本地面气象数据智能采集电路系统有以下的特点:
1.硬件方面:
1)模块化:分为模拟信号区、数字信号区、频率信号区和脉冲信号区,使得系统配置十分灵活。
2)可扩展:输入和输出信号都进行了扩展,为系统的进一步扩展打下了基础。
2.软件方面:模块化:功能清晰,使用方便,配置灵活,可靠性高。为系统的进一步扩展打下基础。更有利于学员进行扩展。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传感器的问题:国内在传感器方面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制造技术差距就更大。特别是气象传感器所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本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用国外产品,由于技术封锁,购买的传感器可靠性不高,没有高性能。而传感器作为信源,是系统的基础,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2.经费和试验环境有限:经费有限使得我们不可能购买过多的传感器进行传感器进行筛选;试验环境有限使得我们不可能对传感器进行老化处理。(我们8套设备,仅仅只买了10套传感器)。
3.实践太少:由于参加人员和时间的原因,我们仅仅只能对数据进行粗糙的比对,不可能对比对的结果进行大量的统计和概率分析,从而获得很好的算法。
4.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环节薄弱:本系统的机型是在今年4月份定性并投产,虽然经过验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天气的特殊性,要求我们需要在低温对系统进行验证,本系统没有进行低温验证。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地面气象辣要素智能采集系统 第1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