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粉状铵梯炸药生产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第5页

更新时间:2009-9-6:  来源:毕业论文
粉状铵梯炸药生产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第5页
可以看出,由于一般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恒定的采样周期T,一旦确
定了
Pid
K、k、k,只要使用前后3次测量值的偏差,即可求出控制增量。
采用增量式算法时,计算机输出的控制增量△u(k)对应的是本次执行机构
位置(例如阀门开度)的增量。对应阀门实际位置的控制量,即控制量增量
的积累△u(k)=∑uj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例如用有积累作用的
元件(如步进电动机)来实现;而目前较多的是利用算式
u(k)=u(k?1)+?u(k)通过执行软件来完成。就整个系统而言,位置式与增
量式控制算法并无本质区别,或者仍然全部由计算机承担其计算,或者一
部分由其它部件去完成。
增量式控制虽然只是算法上作了一点改进,却带来了不少优点:
(l)由于计算机输出增量,所以误动作时影响小,必要时可用逻辑判断的
方法去掉。
(2)手动/自动切换时冲击小,便于实现无扰动切换。此外,当计算机发
生故障时,由于输出通道或执行装置具有信号的锁存作用,故能仍然保持
原值。
(3)算式中不需要累加。控制增量?u(k)的确定仅与最近k次的采样值有
关,所以较容易通过加权处理而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增量式控制也
有其不足之处:积分截断效应大,有静态误差;溢出的影响大。
因此,在选择时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认为在以晶闸管作为执行器或在控制
精度要求高的系统中,可采用位置式PID控制算法,而在以步进电动机或
电动阀门作为执行器的系统中,则可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2.1.2 PID控制优缺点分析
PID控制作为生产过程控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方式,至今在过程
控制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PID控制在过程控制中的生命力如此之12
强,是由于它本身的优点:PID控制的原理简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过
程控制中的适应性强,在多种生产部门都得到应用,在生产过程控制发展
历程中,尽管控制器的实现几经换代,但基本的控制功能仍然是PID控
制;PID控制的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的变化不很敏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但是,尽管具有上述的优点,PID控制仍然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一
些控制要求较高,参数不稳定的控制系统中,PID控制的效果并不能十分
令人满意。
2.2自适应控制理论
所谓“自适应”,一般是指系统按照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自身,使得
其行为在新的或者已经改变了的环境下,达到最好或者至少是容许的特性
和功能,这种对环境变化具有适应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自适应控制系统。
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系统,这里所谓的“不
确定性”是指描述被控对象及其环境的数学模型不是完全确定的,其中包
含一些未知因素和随机因素[5]。
2.2.1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一定适应能力的系统,它在控制系统的运
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量测系统的输入、状态、输出或性能参数,逐渐了解
和掌握对象,然后根据所得的过程信息,按一定的设计方法,作出控制决
策去更新控制器的结构、参数或控制作用,以便在某种意义下使控制效果
达到最优或次最优,或达到某个预期的目标,按此思想而建立的控制系统
便是自适应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这一系
统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参考输入、控制输入、对象输出和已知外部干扰来
测量对象性能指标,并与给定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作出决策,然后通过
适应机构来改变系统参数,或者产生一个辅助的控制输入量,累加到系统
上,以保证系统跟踪上给定的最优性能指标,使系统处于最优或次优的工
作状态
[9]

自适应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显著区别在于它包含有性能指标闭环。从本
质上讲,自适应控制应具有“辨识—决策—修改”的功能,即辨识—不断
地测取系统(被控对象)的信号和参数,并加以处理,以获得系统状态。决13
策—根据所辨识的系统状态和事先给定的准则做出决断。决策包括系统的
自适应算法。辨识是获得对系统的认识,而决策则是由此得出具体的控制
规律。
未知干扰已知干扰
控制器被控对象
性能指标测量
给定性能指标
比较
适应机构
参考输入控制输入
r(t)u(t)c(t)
输出
n(t)
图2-2自适应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修改—对决策所计算出来的控制量必须不断地适当修正,并由相应的
执行装置或微机系统中某一运算软件来实现,即控制律必须与参数调整律
相配合(自适应),以使系统不断地趋向最优或要求的状态。
2.2.1.1自适应控制的类型
自适应控制大致可分为增益自适应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odel
Reference AdaptiveControl-MR)、自校正控制(Selftuning
Control-STC)、直接优化目标函数自适应控制。但比较成熟的自适应控
制系统有下述两大类:
2.2.1.1.1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MRACS)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由参考模型、被控对象、反馈控制器和调整
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机构等部分组成,如图2-3所示
[9]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类控制系统包含两个环路:内环和外环。内环是
由被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的普通反馈回路,而控制器的参数由外环调整。
参考模型的输出
m
y直接表示了对象输出应当怎样理想地响应参考输
入信号r(t)。当参考输入r(t)同时加到系统和模型的入口时,由于对象的初
始参数不确定(事先未知),控制器的参数不可能整定得很好,因此系统的
输出y(t)与模型的输出y(t)
m
是不完全一致的,结果产生偏差信号e(t),当
e(t)进入自适应调整回路后,由e(t)驱动自适应机构,产生适当的调节作用,14
直接改变控制器的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输出y(t)逐步地与模型输出y(t),即偏差e(t)=0后,自适应调整过程就自动停止。由
此可见,尽管系统的初始参数未知,但通过对参考模型和对象输出的测量
比较,以及相应的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系统初始参数不确定对系统
运行性能的影响将逐步减小,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系统对输入的动态响应
最终将自动调整到与所希望模型的动态响应一致。这就是模型参考自适应
的基本原理。
参考模型
自适应机构
控制器被控对象外环
图2-3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设计这类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综合自适应律,即自适应
机构所应遵循的算法。目前自适应律的设计有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一种
设计方法为局部参数最优化方法,即利用最优化技术搜索到一组控制器的
参数,使得预定的性能指标达到最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保证参数调
整过程中,系统总是稳定的。另一种设计方法是基于稳定性理论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保证控制器参数自适应调整过程是稳定的。然后再尽量使这
个过程收敛快一些。由于自适应控制系统是本质非线性的,所以目前使用
较多的设计工具是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波波夫(Popov)的
超稳定性理论。
2.2.1.1.2自校正控制系统(STC)
自校正控制(Self-Tuning Control-STC)是从对参数已知的线性时不
变对象或过程采用极点配置控制(PPC)和调节问题而引申出来的。其系统
的结构图如图2-4所示
[16]
。自校正控制系统也由两个环路组成。内环与常
规反馈系统类似,由过程和控制器组成。外环由参数估计器和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构组成,其任务是辨识过程参数,再按选定的设计方法综合出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粉状铵梯炸药生产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