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学后感 第4页

更新时间:2009-12-26:  来源: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只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首先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其次,探求这种文化在现代的生存空间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企图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本身和世界的意义。中国创造了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对于建立本国独立文化精神,以及对于在世界上取得独立性,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古代所形成的一切优秀文化,对于塑造我们人类自身品格,也有重要意义。这些都是本文所要阐释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意
文化,广义上说,与文明同义,我们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那么中国文化同样如此,灿若星辰,源远流长。什么是传统?即是传统,应该就是指过去了东西,我们今天谈及中国传统文化,一般都是指中国古代社会所具有的文化,即是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化。这段文化,以封建文化为主体,丰富多样,纷繁复杂,要这样来讨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便十分困难。这里只能初略论述。
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经过几千年演化的古代礼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这种礼仪体系构成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如"内修外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就死其犹未悔"等等。在此道德价值的基础上,创作一系列文学作品,形成了古代文人的主体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一切文学作品。中国还有独特的音乐、书法、美术,都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追求。而值得称道的,恐怕还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精神,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体系,以及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揽世界万物的文化气魄。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我们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点:第一,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个人的自我修养。第二,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作为儒家推崇的为人处世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第三,以耕读传家为本的治家之道。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之上,而科举取仕又成为他光宗耀祖的唯一通道,于是耕田、读书成为古代文化基本治家之道。第四,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因为是科举举仕,而封建统治者又崇尚儒家之道,儒家一概以经学为根本,因为学习儒家经典,成为文人治学的根本。第五,以义利和一为基本价值追求。义利合一是价值追求的理想状态,二者冲突,舍利取义。第辣,以主观意象为基本的思文方式,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明显缺乏思辨性,而更注重形象性,强调一种外在形式之优美。以上辣点,我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
传统留给我们物质的东西,是少之又少的,而从物质中所透出文化精神则源远流长,因此,我觉得要谈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意义,从这个方面入手,更有现实性。
二 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生存空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决定其文化。那么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其生存的空间何在呢?很明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遭到很大的冲击,这个冲击来自多方面。
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中华文化都是出于一个世界中心位置,是世界文化的引导者,并因此在亚洲形成了以"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的中华文化圈。我们很容易区分:什么是中国传统的,什么是外国的,什么又是中国现代的。全球化,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导致各国文化出现自身的"边缘化",中国同样如此,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打得支离破碎,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完整的东西。
自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西方的热潮,"全盘西化"和"部分西化"的问题在中国曾有过热烈的争论。五四的反叛者们,抄起了"西化"的大旗,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任何有民族文化情怀的人,都不会容忍这种事情的发展下去。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便日益被人关注,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问题依旧困扰中国文化人。
中国文化一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比如佛教的进入,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下,独具了中国特色,几乎把印度的优秀佛教文化完全的消融在其中,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体系,让有些国家的人民羡慕不已。这种包容性,决定中国传统文化巨大优越性,但也成了它的缺陷性,因为这种文化是牢牢依附于封建经济基础的,一旦这种文化存在经济基础动摇,那么其分崩离析,也必然十分迅速,于是,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下,其必将面临严重的危机,一旦分崩离析,要在新的经济基础上,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土壤,则必将面临严重的问题。而中华文化失去其主体性,也成为我们所应该焦虑的问题。中国近现代,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奋斗,探索。鲁迅从文学方面,开创了新文学的现代起点;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近百年的努力,要建立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有些人,不忘老祖宗,极力要在新的经济基础下,回归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学继承了鲁迅的传统,我们正在构造一种"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那么传统在哪里生存?我们很明了,"民族的",大部分则是传统的,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在其成百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我们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构造一种现代民族文化,则必须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寻根。
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如何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民族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进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分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任何封建的毒素。"[1]这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的态度,提出明确的指导方针,也即是我们在当今的文化建设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对于糟粕的部分,我们则要摒弃和毁灭,这既避免了文化保守主义,又避开了文化虚无主义的倾向。
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中》这样说:"必须先分清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如果是前者,可继承发扬的当然是极多的;如果是后者,那么,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能继承作为顽固的意识形态的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只能否定,谈不上继承,必须代之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说的很明白,传统文化要在现代社会得到发扬和继承,则必须有一种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在专制和附庸的条件下,则必将泯灭。我们要建造一种民族的文化,首先应该要作的便是让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取得一种独立和自由之地位,而不是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或者是人们生活中的记忆,应该把他们切实的落实于人民生活的每一个部分,缔造属于中国的现代传统。要找到传统文化的在中国的现代意义,则必先从如何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入手。鲁迅认为,对于传统的精华,我们则可以大肆利用,对于传统中糟粕,我们则让它们毁灭,如此,中国文化才能进步。
然而在我们当今社会,真正要关心的,恐怕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问题。随着政治、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侵略,成为更为严峻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未来世界的竞争和矛盾,将来自于文化,而不是其他,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扮演应有角色,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三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有人类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成就,并使继起的后代适应社会的一种既定存在形态;若没有传统文化,现代人绝不会比类人猿更高明。因为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最多只能使我们在生理构造方面比类人猿更精细一些,只有传统文化的世代承袭才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不可能没有意义,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工具。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意义
我们要建立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民族的,不是来自于希腊,不是来自美国,不是来自于任何其他国家,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种真正属于中国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是构成中国文化的特质,没有这种文化的继承,则无法保持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延续性,则将失去民族的独立性。
有句俗语叫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有道理。每个国家,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构成这个世界的多元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做出贡献,任何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的做法,都是一种不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的做法;任何跟风于别人,忘记构造自己文化的独特性的做法,也是一种不利于世界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做法。
一个国家失去了其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便会失去其根本,也就失去在世界上存在的独立性,中国特殊的传统的文化,为中国赢得世界,走向世界有重要意义。长城、故宫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形式,其独特性,对世界有着永恒的魅力,一些吸收了西方而成的"半洋半土"建筑,则很快失去其光芒。一个属于国家自己的民族传统,构成了这个民族傲然立于世界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因素。这种因素为塑造中国人的独立性,奠定基础,如中国古代文学、汉字、建筑、音乐等等中所透露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构成了独属于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必然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化精神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这不仅对于树立中国的自信心,也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日益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人们面临"后工业化"、"后现代"的心灵荒原,当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价值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品质,以及"内圣外王"原则,给了多少人以心灵慰藉。当人们不再相信正义、善良,不再相信博爱和同情;当人们专注于爱情的肉欲性爱中,当人们只干着"损人利己"、"惟利是图"时,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纯粹性,给了多少人以行事准则,不再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找不到自我。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许多外国人所仰慕和倾倒,故宫、长城总会赢得外国人赞叹。这种真正属于中国的东西,具有十分重大世界意义。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允许他自由选择时间和国度的话,他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公元1世纪的中国人。可见,中国古代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如今,好莱坞,频频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取材,拍摄电影,这都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几千年的中国礼仪文化,为人们在国际社会中和谐相处,提供了行为准则参考,中国严于律己的礼仪文化,为让人们从容应对国际局势,提供了行为准则。
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对缓和国际矛盾,解决国际争端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 结束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是大意义的。我们只有吸收一切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摈弃一切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参考文献
1、张应航,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
4、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5、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出版社,2006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国传统文化学后感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