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15页

更新时间:2010-1-17:  来源:毕业论文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15页
从图2可以看出,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 指数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中部与东部地区绝对差距从1990年的0.075扩大到2005年的0.105,西部与东部地区绝对差距由0.102扩大到0.145,这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差距扩大的事实是相符的。
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在人均GDP上的差距将继续存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二)地区教育发展差距的状况与变化趋势
从表3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成人识字率水平都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增长速度也基本趋同。东西部地区成人识字率的差距缩小了0.7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成人识字率差距虽有所扩大,但只增加了0.3个百分点。所以,在成人识字率方面,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速度基本是同步的,中部与东部地区存在趋同的现象,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相对落后可能与对教育文化事业的长期投入不足有关。
由于假设了东、中、西部地区在同一年的小学入学率相同,并且小学毛入学率呈现微小的波动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所以本文将重点分析各地区中学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情况。
就中学毛入学率而言,从表4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中学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中学的毛入学率都迅速地提高,地区差距在不断缩小。这主要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推行和人们受教育机会增加的结果。东中部地区在中学毛入学率的差距由1990年的5.8%缩小到2005年的4.1%,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由11.2%缩小到7.8%。就国际比较而言,东部地区在2005年的中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73.5%,超过了2002年全世界70%的平均水平,接近于中等收入国家75%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在2005年的中学毛入学率远远超过了低收入国家在2002年46%的平均水平,接近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就大学毛入学率而言,从表4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相当缓慢,东、中、西部地区的大学毛入学率只有缓慢地增长,尤其是西部地区。但到了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高校的扩招效应,进入高校深造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东、中西部地区大学毛入学率都增长得很快,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超过了整个90年代的增长总量。同时东、中西部地区绝对差距随之扩大,东中部地区大学毛入学率差距由1990年的3.1%扩大到6.8%,东西部地区大学毛入学率差距由3.5%扩大到9.1%。这反映了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机会不平等现象。
从绝对水平上看,2005年东部地区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3.10%,超过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在2002年22%的水平,中西部地区已经超过了2002年世界低收入国家10%的水平,但距离2002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全世界大学毛入学率24%的平均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3    地区教育指数绝对差距的变化
就地区教育指数而言,从图3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教育指数绝对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都没有明显扩大的迹象,进入21世纪,绝对差距开始呈波动式的上升;但2005年的绝对差距与1990年相比增长的幅度并不大。东中部地区教育指数的绝对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呈逐步缩小的趋势,进入21世纪才开始上升,但2005年的绝对差距与1990年相比只提高了0.004。
由以上分析可知,自199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相比,教育发展差距只有细微的扩大,但主要是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上。
(三)地区卫生发展差距的状况与变化趋势
从表6可以看出,就全国而言,出生时预期寿命由1990年的68.6岁提高到2005年的72.9岁,13年的时间提高了4.2岁。同期,东部地区的预期寿命由71.4岁提高到75.7岁,提高了4.3岁;中部地区人口的预期寿命由68.0岁提高到73.0岁,提高了5.0岁;西部地区由65.1岁提高到70.0岁,提高了4.7岁。无论就全国而言,还是就地区而言,2005年中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大大高于2002年世界平均水平的67.0岁,东中部地区的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中等收入国家70.0岁的平均水平,西部地区达到了这一水平。就地区间的差距而言,东中部地区绝对差距由3.4岁缩小到2003年的2.7岁,东西部地区绝对差距由6.3岁缩小到5.7岁。
从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方面进行比较。从表6可以看出,1990年,无论就全国而言,还是东部与中部而言,该指数已经高于2002年世界预期寿命指数0.70的平均水平。到了2005年,东部与中部地区已经超过了2003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0.75),西部地区达到了0.75,达到了该水平。所以在改善人类卫生健康状况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以上的分析和图4可以看出,在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方面,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没有拉大,呈现出整体缩小的趋势。这可能得益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图4    地区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绝对差距的变化
此外,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了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尾检验),N=16下,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人均GDP指数与预期寿命指数的Pe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67。这意味着人均GDP指数与预期寿命指数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人均GDP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预期寿命也随着不断提高。
同理,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了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尾检验),N=16下,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教育指数与预期寿命指数的Pe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94,0.987。这意味着教育指数与预期寿命指数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接受医疗卫生的机会也相应提高,能及时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最终促使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所以,中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的延长,跟人均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是分不开的。
(四)地区发展差距的状况与变化趋势
从表7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类发展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地区发展的差距始终存在,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从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的绝对差距来看,东中部地区的差距由1990年的0.048扩大到2005年的0.056;同期,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由0.096扩大到0.107。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的拉大。 
图5    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绝对差距的变化
从图5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一直在扩大,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没有明显的扩大趋势,进入21世纪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近两年已经呈缩小趋势。从国际比较来看,2005年,中国已经基本达到了2002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1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