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17页

更新时间:2010-1-17:  来源:毕业论文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17页
 =0.979    F=300.865
   将主要成分的变量表达式代入上述回归模型,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HDI=0.264+0.133X1+0.129X2+0.213X3-0.180X4+0.168X5+0.132X6-0.013X7-0.119X8-0.125X9+0.098X10+0.041X11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与各影响因素的大致关系如下:
1.市场化(X1)、城市化(X2)和人类发展指数回归后的系数均为正,这与预期完全一致: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改善,人类发展指数也不断提高。比较而言,前者系数偏大,可以认为市场化程度对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要略大于城市化的影响。
2.工业化程度(X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X5)的回归系数为正,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X4)的回归系数为负,这也符合经济学的解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三产业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优化,工业化水平趋于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也趋于提高,人类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系数偏大于其它两个系数,说明随着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的降低,人类发展水平的促进效应更大。
3.科教文卫事业方面的四个指标,只有人均教育年限(X6)系数为正,教育支出比重(X7)、科技投入和医疗卫生投入比重(X8、X9)的系数均为负。教育年限的提高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的能力,进而促进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系数为正较符合现实情况。但教育支出系数、科技投入和医疗卫生支出系数均为负,与目前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这可能是中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以及使用效率的低下有关。中国教育支出的大部分投向城市,相对而言,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先于基础教育。所以随着教育支出比重的提高,可能导致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现象的加剧。科技与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情况也基本一致,一方面,国家在科技和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太少,占财政支出比重低;另一方面,支出经费分配不均,对城市和某些领域投入偏多,而农村的科技与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所以导致了地区间、群体间享受基本教育、科学文化和医疗卫生服务机会与水平的不均等,从而导致了人类发展能力的差异。
4.外商直接投资(FDI)比重(X10)和出口比重(X11)的系数均为正值。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贸易出口总额不断提高,FDI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支撑力,有利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有利于促进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但系数绝对值略小,这可能与FDI的地区分布、投资结构以及出口贸易结构有关。

辣、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路径分析
根据对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影响因素的分析,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必须从市场化、城市化、产业结构、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等五个方面着手。以下将具体分析各个方面的路径与政策。
1、 市场化
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和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指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对地区发展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首先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其次,要调整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的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逐步解除市场机制的制约因素,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第三,实行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活力。
2、 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地区发展的差距,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市化水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在政策上要解除城市化发展的制度约束,逐步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其次,鼓励中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加强省会城市的聚集与发散作用;第三,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地理交通优势和能源优势,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 产业结构
无论从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还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西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当务之急。此外,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广阔的市场潜力和资源优势,政府可以鼓励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适当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4、 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人类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改善,必须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科教文化事业投入,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免费义务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实行人才战略,积极吸引人才,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5、 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是由外商直接投资(FDI)比重和出口比重来衡量的,对人类发展水平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促进中西部地区人类发展水平的改善,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利用西部地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优惠政策,扩大FDI的规模,提高FDI的利用效率。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收集整理反映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教育和出生时预期寿命数据的基础上,利用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法计算了按地区划分的人均GDP指数、教育指数和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按地区划分的人类发展指数。结果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区在人均GDP上的差距是最大的,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但近几年相对差距的扩大趋势在减缓。教育发展的差距始终是最小的,明显小于人均GDP上的差距,地区教育发展上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在受高等教育机会上日益呈现出不平等性。由于各地区在成人识字率方面的发展速度是趋近的,所以在该指标上没有显著的变化。在中学毛入学率方面,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并远大于地区间中学毛入学率差距不断缩小的幅度,因此从综合毛入学率来看,地区教育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但主要体现在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上。地区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的差距呈现出整体缩小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短期内没有明显缩小的趋势。
结合上文的分析,应该充分肯定中国在经济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国生产力水平、教育文化与医疗卫生事业在地区间的差距没有明显的缩小,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为此,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重要的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各项举措: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调整政府职能,逐步解除市场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科教文化事业投入,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FDI的利用效率。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统筹区域发展,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地区发展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任务,政府在仰制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方面存在一定的政策选择空间。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公平的程度与决策当局对于公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17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