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8页

更新时间:2010-1-17:  来源:毕业论文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8页文献综述
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现有的研究中国地区差距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影响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提炼与归纳,主要有政策要素、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重工业发展战略、市场化、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外资直接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在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成因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评述与展望,无论是在地区差距成因的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解决与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地区差距  理论研究   经验研究  实证研究

The Reviews about the Problem of
 China's Regional Disparity Causes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documents about China's regional disparity briefly. An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ed regional disparity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policy elements, th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ransfer payments, the heav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market-oriente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lements alloc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uman capital,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basi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disparity causes is reviewed and forecasted, whether in the causes of the region disparity betwee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r research experience, existed some problem in different degrees, to be resolved.

 Keywords:  Regional Disparity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earch Experience   Empirical Research

 

 

一、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成因
对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相当的深入,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中,主要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将对现有的文献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1、政策要素论
政策要素论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投资、财政、金融、价格、工资等方面对沿海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加大了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在优惠政策和市场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向迅速增长的沿海地区集中,这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增长。一些研究(Jian,1996;Chen and Fleisher,1996)也将中国地区差距的原因归结为中央政府的地区倾斜政策,这些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对东部地区的优先投资是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源。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水平并不亚于东部地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里。如果倾斜的投资政策是导致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那么就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之前中西部地区得到了大量投资却没有缩小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差距的事实。
1、 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论
财政分权论认为,在中央计划时期,中央把全国财政在各地区间调配,地方政府没有动力发展地方经济;财政分权时,地方政府积极发展当地经济,但贫困落后的地区获得的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常常出现向企业苛收重税之类的短视的政府行为,反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how(2000)通过数学模型也证实了如下结论:财政分权加强了总体的区域经济不平衡性,也加大了城乡差距和沿海内陆的差距。
转移支付论认为,改革前,中央政府在中国经济分配方向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富裕省份大量汲取财力向贫困省份转移。1978年以后,财政权力下放,中央政府汲取财政能力大大下降,从而在调控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方面作用不足。马拴友、于红霞(2003)分析了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距的效果。原因是转移支付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不科学和不公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合作研究则更进一步指出(2002):转移支付是各国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通用手段,但中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区差距。Duncan和Tian(1999)针对1952—1995年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如果要缩小地区差距,则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加强政府的转移支付。要缩小地区差距,仅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将这一手段与建立健全规范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市场开放相结合,通过转移支付为各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3、重工业发展战略论
林毅夫、刘培林(2003)基于中国各省区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一个省区市在发展其工业时推行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那么其整体的GDP增长将受到负面的影响。各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实行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较之东部省区市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更加接近于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中西部地区推行的错误的工业发展模式,是导致观察到的1978年以来逐渐扩大的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Démurger 等人(2001)也发现,省际收入差距主要是政府“重工业优先”与“城市偏向”的政策所导致的。然而,Chow(2000)的研究表明:重工业发展战略在中央计划时期使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是这个时期总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但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发展战略的转变而变得不明显。
4、市场化论
市场化论认为,各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差异性,强化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直接后果是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差距。Chen和Feng(2000)对1978-1989年中国29个省的经验研究中,强调了私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私有企业的发展状况能够对地区差距产生影响。然而,正如激进转轨国家的经验事实所表明的,私有化本身并不会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非国有企业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这些企业进入了符合过比较优势的行业,选择了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生产技术( Lin and Yao,2001)。王燕梅(2001)认为,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固然与国家预算内投资向东部地区的倾斜和给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区大量优惠政策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东西部地区制度演进上的差异。即东部地区市场化进程较快,而落后地区在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度变革进程要缓慢的多。但是,市场化是与经济发展的初始水平、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条件、教育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相结合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起作用,本身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02)。
5、产业结构论
产业结构论认为,加工主导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资源开放型产业大都分布在西部地区,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魏后凯(1997)应用加权变异系数法对地区差距按辣大行业进行了分解,得出改革开放至1994年期间工业对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地区发展差距的衡量与缩小的路径 第8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