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第6页

更新时间:2010-1-30:  来源:毕业论文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第6页
之影响》一文中解释了大卫•李嘉图学说中两个国家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他认为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都是一样,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技术水平也一样,那么,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没有得与失的。所以赫克歇尔指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两个国家要素禀赋不一样,二是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他的学生伯尔蒂尔•俄林继承了老师的观点,在1933年出版的《区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有三点:一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即不同国家的同种商品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经一定的汇率换算成以同种货币表示时表现出来的价格差异。二是各国商品价格比例的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所决定,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所决定。因此,一国出口的应是以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该是以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按照这一分工并自由贸易,双方都能够获利。三是各国根据要供给的状况进行分工,并相互间进行自由贸易,结果将使各种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自发表以来,经济学家们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扩展,逐步确立了其在自由贸易理论中的主导地位,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却彻底动摇了人们的思文定式。1951年,里昂惕夫借助投入产出表计算了美国在1947年的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比值,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即要素充裕度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 这种由里昂惕夫发现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背离现象,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二、国内关于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述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的众多学者都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就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出口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徐磊在《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的博弈模型分析》一文中从经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中美两国的纺织品贸易谈判的博弈模型,在满足纳什均衡的条件下测算出配额的分配数值,并对如何化解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提出了建议。张宁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探析》一文中,针对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频频实施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这一问题,对美国实施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原因、理由与程序,以及中美与中欧纺织品争端的差别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入分析,对我国纺织品业的现状应对、困境突围提出了探索性的新策略。任重和朱延福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再思考:一个基于VER模型的分析》一文中,利用一个自动出口限制模型来说明加强行业自律和政府出口控制对解决贸易纠纷实现进出口双方帕累托改进的积极意义。冯晓玲和赵放在《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在具备对美出口潜力的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的内部问题,其前景不容乐观。他们认为未来中国纺织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总走出来,积极开创高档品派,由数量扩张转向提高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放弃原由的低成本、粗放式发展模式,走高端发展模式,走高端纺织品发展之路。黄振荣在《中国纺织品贸易关系前瞻》一文中着重考察了新经济条件下美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美纺织品出口仍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依据,讨论在新经济条件下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所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挑战的创新途径选择。陆圣和江海虹在《从应对“袜子特保案”浅议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一文中通过对2004年“袜子特保案”中国应对工作的回顾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入世以来在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而结合实际,阐述了现阶段中国有效应对以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为主要形式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为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的应对工作和政策制订提供了参考。朱启荣、张旭青和张海森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与思考》一文中指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WTO后,中国部分纺织品对美国出口增加使美国的一些厂商利益受到影响;二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扩大增加了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的不满情绪;三是美国国内政治因素诱发了中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发生。同时提出提高产品的竞争层次,重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注意防范美国巨额逆差的潜在风险,健全行业和企业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三、问题的提出

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参考,研究的方法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然而,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之后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的技术壁垒、配额等热点方面,而对中美贸易之间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变化和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同时大量的文献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只有少数的学者运用模型来进行定量的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选择中国对美国纺织品贸易出口增长变化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恒定市场模型来分析影响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与墨西哥、印度两国在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方面的优劣势比较,进一步认识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情况,最后根据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另外,由于恒定市场模型目前多用于国内农产品领域的研究,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尚未发现该模型的使用,所以该模型的引入可以算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国彦兵:《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历史与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贝小为:《后配额时代我过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应对之策》,《经济前沿》2005年第1期。
[3]冯晓玲、赵放:《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经济》2006年第4期。
[4]顾强:《竞争并直面挑战》,《纺织信息周刊》2003年第29期。
[5]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8期。
[6]黄振荣:《新经济条件中美纺织品贸易关系前瞻》,《学术研究》2002年第5期。
[7]孔凡昌:《跨越中国“入世”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展望》,《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2期。
[8]陆圣、江海虹:《从应对“袜子特保案”浅议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年第10期。
[9]李娜:《入世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议》,《经济论坛》2005年第15期。
[10]刘苏:《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对策》,《纺织导报》2005年第1期。
[11]李超:《纺织企业走出去:因势利导 合理推进》,《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2期。
[12]李晋:《新经济与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年第4期。
[13]李善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世界经济》2000年第2期。
[14]林毅夫:《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7期。
[15]任重、朱延福:《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在思考:一个基于VER模型的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6]石磊、寇宗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及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7]沈国勇:《科技兴贸增强外贸出口后劲》,《国际市场》2000年第5期。
[18]徐磊:《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的博弈模型分析》,《北方经济》2006年第1期。
[19]赵宏、马涛:《提高我国主要纺织行业对印度同业竞争力的对策》,《中国纺织》2003年第6期。
[20]张佑林:《论“主动配额制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
[21]朱启荣、张旭青、张海森:《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与思考》,《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2期。
[22]张宁:《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探析》,《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3]赵伟、陈勇:《美国外贸:“新经济”背景下扩张的主要特点》,《亚太经济》2001年第3期。
[24]曾永珍:《论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对外经贸信息》1999年第12期。
[25]http://www.751com.cn
[26]Belay Seyoum,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Patterns of Strategic Adjustment in the US Textiles and Clothing Industry,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Issue 16,200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第6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