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温州鞋革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系统 第8页

更新时间:2010-1-30:  来源:毕业论文
温州鞋革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系统 第8页
一、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韦伯的集聚理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产业集聚理论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马歇尔在产业区研究中提出了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20世纪克鲁格曼着眼于企业的空间集聚,兴起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之后,以波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产业集群观点,为政府和企业思考经济、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在波特之后,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欧洲学派为集群研究带来了新视角,提出了区域创新环境的集群学习理论。此外,还有从集群交易成本、社会网络关系以及生态学等角度对集群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韦伯的工业集聚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通常认为产业集聚经济理论是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其中以韦伯的工业集聚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代表。
韦伯是近代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在《工业区位论》中,韦伯认为集聚的产生是通过企业对集聚好处的追求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他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区域因素(运输成本和劳动成本)和位置因素(指工业中的集聚)。其认为多个企业集中在一起比各自分散时能给各工厂带来更多的收益是产业集聚的一般原因,而便利的交通所带来的企业集聚属于企业集中的特殊原因,不具有一般性。位置因素中包括分散因素和集聚因素,其中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第二阶段则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工业化,即我们所说的产业集聚。
韦伯的工业集聚理论为古典产业集聚理论奠定了基本框架和研究基础,但由于其都是建立在自由竞争下的成本分析研究,未考虑垄断价格下的高额利润,以及政府和当地文化的作用,因此,韦伯的理论缺乏普适性。
佩鲁认为20世纪的经济增长并不表现为均衡增长,而是以结构变化为特征,各产业此消彼长的非均衡紧急增长。为次,他提出了“推动性单位”和“增长极”概念。所谓推动性是指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其增长或创新时可以推动其它经济单位增长,可以为一个工厂、一组工厂或工厂集合。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系列推动型工业,而这种推动型工业,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和地区政策自上而下推动完成。因此,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注重的是推动性产业——集聚——经济增长研究,强调推动性产业、政府和企业对推动性产业的巨大作用,因此增长极理论中集聚是非自发的。
(二)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马歇尔对产业区的研究侧重于从规模经济外部性和交易费用节约等静态效率角度。在其1890年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马歇尔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历史和自然共同限定的区域,其中的中小企业积极地相互作用,企业群与社会趋向融合’,人们将马歇尔所描述的产业区称为“马歇尔式”产业区。该种类型的产业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与当地同源的价值观体系和协同的创新环境;(2)生产垂直联系的企业群体;(3)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4)产业区理想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5)竞争与合作并存;(6)富有特色的本地金融系统。
马歇尔更多地是从聚集性经济角度,即外部经济等静态效率优势方面来解读企业空间集聚形态的,他指出,(1)专业劳动市场的存在;(2)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能供给专用的投入品;(3)商业知识在企业间相对较快的流动导致技术溢出,这三个要素是导致企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基本诱因。另外,马歇尔提供了有助于促进成员企业间的信息和知识流动的包括“产业氛围”、外部性和社会文化等要素在内的分析框架。“产业氛围”指的是‘商业秘密’和‘思考和行动习惯’,外部性则限于集群边界内的个体企业,社会文化则如成员企业间的信任度等。
因此,马歇尔对产业区的研究主要关注于规模经济外部性和交易费用解决等静态效率角度,强调地域集聚经济主体间既定知识和信息的流动。
(三)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理论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地理学理论,侧重于区域内部企业网络组织的经济意义分析,其对产业组织内部竞争优势的研究对产业集群研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Pinch&Henry,1999)。
与马歇尔类似,克鲁格曼也认为促进规模经济的要素主要有三种:劳动力储备、专业供应商和技术知识溢出。但是与前者不同的是,克鲁格曼的研究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基础上的(Martin&Sunley,1999)。他强调历史偶然事件及规模收益递增在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区域专业化在历史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并建立起来之后,就会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持续下去。因为市场具有规模效应,聚集性经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水平和垂直生产活动外包来实现交易成本的节约,即聚集性经济具有外部规模和范围经济优势。但是很多学者对克鲁格曼的理论持不同意见,指出,交易成本分析是孤立的,或者是与组织和制度形式是高度相关的。
此外,德国菲利普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巴泽尔认为与外部的供应商、市场和技术建立系统的联系、与多种文化融合、合理的权利结构和有效的调控手段是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区域政策时,不能简单地将一个产业集群的政策移植到另一个区域,需要因地制宜。此外,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集群政策并非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四)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Porter,1991)的钻石模型和帕得卯等的GEM模型将集群分析研究的视野从规模外部性等角度转移到对集群竞争力源泉和竞争优势的分析角度上来。
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建立在国家竞争力研究基础上的,他认为政府作为企业的外在环境,其目标应当是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因而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是判断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而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这四个要素被波特认为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即构成了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其中政府行为和机遇以各自的方式改变着这四个要素,模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运作。
在波特的钻石理论中,他认为,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是通过“钻石”四大元素之间互动的高度本地化的结果。具体地,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集群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因为集群内的信息迁移时企业容易获得专门的信息,其中的个人关系和社区纽带有利于彼此的信任,从而有助于信息的流动。另外,集群还能在客户、集体生产效率上实现互补。二是集群可以推动创新。集群内资源即投入要素的可获得性和简易性往往为企业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的获得提供了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性。三是集群能够促进新企业和新商务的形成。由于集群内资产、技术、投入品和人力资源都是可直接获得的,可方便的为企业所组合,再加上集群内往往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当地市场,企业家能够从已经建立的业务网络中受益,这些因素使新企业进入壁垒大大降低。
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揭示了分析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框架,但是其对集群的分析更多的是从国家竞争优势层面上的宏观分析,更强调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的重要性,而对企业间的合作和非正式关系则未作分析。忽视了在全球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不同国家和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另外,波特的钻石理论是建立在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比较成熟的、有竞争力的产业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缺乏适用性。
在波特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英国和加拿大学者帕得卯和吉勃森(Padmore&Gibson,1998)对波特的钻石模型四要素加以补充,提出了GEM模型——环境要素(Groundings)、企业要素(Enterprises)和市场要素(Markets)。环境要素包括物理基础和制度安排,其特点是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公共性质的,如道路、港口和通讯设施等,以及金融市场、商务和人才环境等无形的制度安排,是整个创新过程中的供应要素。企业要素则是整个系统的结构要素,决定了产业集群生产效率。市场要素则按照终端和中间需求分为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两类要素,是整个集群的需求要素。因此,帕得卯等提出的GEM模型相对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产业集群的经济和创新绩效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评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温州鞋革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系统 第8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