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系统总体设计
在前面的系统的系统功能分析中,将系统划分成10个模块,如图:
用户登录身份验证模块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并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跳转到对应的页面中。设置选课时间模块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修改选课时间段。录入信息模块提供给系统管理员,用来录入学生和教师信息,以及录入教学楼教室等信息。开设课程模块提供给教师用户,用来开设一门必修课程或则选修课程。编辑课程时间地点模块提供给教师用户,编辑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友好的界面和操作。评分模块用于教师用户给选修该教师开设的课程的学生评分。查看课程模块包括查看必修课程、查看选修课程、查看已选课程、查看课程成绩单。选课和锁定模块中实现选择选修课程和锁定选课信息的功能。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是此类系统的核心,系统中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在所有ASP.NET页面中通过ADO.NET与数据库连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实现所有需要的功能。数据库软件有很多,如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等。本系统中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工具。数据库是网站的核心,数据库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网站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数据库开发过程一般是先系统分析,再逻辑设计,然后物理实现。系统分析中分析数据库用户需求,并画出E-R图直观地表示出数据库系统的需求。逻辑设计中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的一个关系模型。物理设计为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理的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通常选取一个常用数据库软件,用数据库软件创建与逻辑设计中数据模型对应的数据库。
3.1数据库系统分析
本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楼”、“教室”、“课程”等。其中“教师”与“课程”存在“开设”联系,并且一个教师可以开设N门课程,即“教师”与“课程”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样“教学楼”与“教室”也存在一对多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学习N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M个学生学习,即“学生”与“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同样“课程”与“教室”之间也是多对多的关系。整个数据库可以用一个E-R图表示,如图:
E—R图中的实体图:
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就是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过程,即将所有实体和关系转换成一系列的关系模式。转换过程中常见规则有: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一个一对一的联系可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一个一对多的联系可以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与多的那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4)一个多对多的关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根据以上四条规则,下面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
对于“教学楼”、“教室”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规则(3)转换成两个关系模式
教学楼(教学楼ID,教学楼名称)
教室(教室ID,教学楼ID,教室名称)
对于“学生”、“课程”和它们之间的“选修”关系就可以规则(4)转换成三个关系模式。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登陆密码,学分,地址,电话,电子邮件)
课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教师编号,学分,最大人数,课程简介,前导课程编号)
选课(学号,课程编号,成绩)
依次类推,剩下的关系转换成下面三个关系模式: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电子邮件,个人简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