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及市场需求 第7页
在招聘员工时,大多数都会看重应聘者他有没有实践经验。不少企业还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经历。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都迫切希望能有效地降低再培养的成本。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也在相对减弱。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低等问题。
不少IT项目或业务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部门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因此,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培养要求,是尽快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一个有效办法。
调查反馈中,用人单位还很看重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用人单位很注意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企业把学习成绩只是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衡量和把握的,他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没有。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很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但是,在这方面一旦出现了问题,危害和损失可能会很大。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实习学生责任心不强,缺少敬业精神。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他们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多少,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的事情。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接收那些频繁跳槽、挑来挑去的求职者。由此可见,价值观的问题也已经摆在专业技术问题的头里了。比如企业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4.3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环节的意见
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就培养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
1.关于课程配置与师资队伍
企业和毕业生对目前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看法,各知识块配比不够合理;教材普遍偏旧;而且学生学得也不够扎实。
毕业生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技术变化很快,课程也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应该不断吸收新东西,最好能把专业理论与当前的最新技术结合起来。
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学基础、建模能力、实际动手等将决定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这些能力应当在基础课程中得到训练,在实验和实践中得到升华。
一些毕业生反映,学好工程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四门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惜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之后才逐渐悟出。
毕业生们对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也很有看法。他们认为,现在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应用背景和技术前沿。毕业生们希望,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手段,在讲课的时候尽量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具有实际的应用。另外,毕业生认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二年级需要那些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老师,而高年级则比较欢迎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身学术水平较高、有实际项目实践和开发经验的老师。
实际上,我们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并不小,但由于学生不了解这些课程的作用,许多教师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致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忽视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2.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现在我们的教学有一种教师“闭门造车”的感觉,老师就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选定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文方式去讲解,其实,就课程安排本身来讲就可能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了。比如在对以后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可以作为多项选择来设置课程,既安排有Windows,又设置有UNIX/Linux。学生在校期间和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肯定会有一些差异,如果能在课程安排上增大UNIX/Linux平台的比例,就比单讲Windows一种操作平台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同样作为选择,在开发语言与环境方面,目前在校期间和工作中使用的开发语言和环境不太一致,相差最大的是Java和JSP/J2EE。可见,关于计算机开发语言的课程设置中也有值得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3. 改革考核方式
毕业生们普遍反映,闭卷考试有很多缺陷,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所以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形式,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需要对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办法。比如: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结合平时组织的小讨论、小论文,做项目、写方案报告,以论文考核为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又能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
更多地可以通过课程的实习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习、实验中学到本领、技能,理论成绩所占比例是不是可以缩小到总成绩的50%以下。
减少必修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选修课程,选择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同样可以获得学分。
总之,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而不只是为书本知识打分。考核的最终目的应该由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改革的推进,必然会使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同时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仍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中,要考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而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不强,致使毕业后竞争力较差。有的用人单位还反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行业工作习惯,没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而是觉得学了一个语言就可以去用了,结果业务基础很不扎实,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就无从下手,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太规范。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实践环节,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同反映。
一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是企业或政府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和文护等一线工作。他们在接触这类工作时,普遍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们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受到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级的培养和训练。
他们建议,学校可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大赛等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假期里能参与一些具体项目的实践。
积极稳妥地与IT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学生应该在校期间就安排去对口的专业公司实习,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定位做好铺垫。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应当策划并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增加集体提交的作业,培养学生沟通技巧,锻炼相互协作能力。
尽早安排实习。应当加大在大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一、大二,通过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及市场需求 第7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