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在此时事主题下进一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农业生产不稳定,产量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加 ,海岸区受灾机会加大 ,森林和生态系统将发生变化 )以及对策和目标。
关键词: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国 影响 对策
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 哥本哈根召开。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经过艰难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哥本哈根协议》文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上,发展中国家普遍主张,当前的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必须坚持双轨制,发达国家应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一些全球气候状况:
由世界气象组织发起的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8月3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与会者一致认为,长期以来,人类活动频繁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造成全球气候恶化,飓风、热浪、暴雨、寒流、水灾和旱灾等自然灾害不断。
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2010年1月13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多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权威科学家近日宣称,英国近期异常严寒的天气仅仅是全球气候变冷趋势的开端。这一说法将是对多年来一直被热炒的全球气候变暖理论的一个巨大挑战。科学家们认为,现在全球气候已经进入了一个"寒冷模式",全球性气温将呈现下降趋势,这一趋势至少会持续20到30年。在这段时期内,夏季和冬季将明显冷于最近几年。这一变化将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将"暂停",甚至出现逆转。
2009年冬季刚刚来临,北京已迎来了3次大降雪。受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11月15日至17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又出现了一次较大范围的阴雨雪天气过程,局部地区下了大雪或暴雪。很多人记得,2008年,我国南方遭受过一次雨雪冰冻天气。很多人明显感受到,这些天气现象与持续了若干年的"暖冬"背道而驰。"实际上,1998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没有再继续上升,而是出现了一个自上世纪70年代冷期以来增暖过程中最长的平台,即温度连续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振荡,没有继续上升,甚至有下降的倾向。2008年,全球还出现了过去10年中最低的温度。"北京大学教授钱文宏近日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提到。
三、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农业生产不稳定,产量下降
气候的变化将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增加。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将会严重影响中国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加
气候变暖可能使我国北方江河径流量减少,南方径流量增加,各流域年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因此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并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海岸区受灾机会加大
由于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是中国沿海致灾的主要原因,其中黄河、长江、珠江三角洲是最脆弱的地区,由此气候的变化使中国沿岸海平面上升,导致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潮影响的程度加重,由此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遭到破坏,生成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
森林和生态系统将发生变化
根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后的中国森林初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森林生产力将增加1%至10%,从东南向西北递增。东北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落叶阔叶树将逐步成为优势树种。 冰川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
四、中国对此作出的努力及目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