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和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摘要:我将通过我自身的一些经历和一些引人关注的事件来谈谈我对“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和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这一问题的看法。
关键字:诚实守信 考试作弊 见义勇为 努力学习 迎接挑战
首先鄙视那些从网上下载论文就交给老师的同学,这样做不仅仅是一种欺骗,而且还会浪费老师的时间。想象一下,老师重复的阅读“同一篇”论文,会不会视觉疲劳?另外,本篇论文的题目就是“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和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你从网上下载论文交给老师,诚实吗?你的这篇论文本身就是不诚实的,你有何资格谈论“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和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请尊重一下我们的老师吧,自己认认真真写一篇论文,好吗?
关于诚实守信,我想,诚实守信应该是我们从小就养成的好习惯,而不是到了大学才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我们从小就听狼来了的故事,虽然没有二十年但至少也得有十多年了吧?不仅仅是听,而且我相信你一定也为弟弟妹妹们讲了无数遍该故事。当你每一次重复这个故事的时候,你有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说句实话,我没有多少更深的认识。因为我的思想境界远没有达到如此高的地步。
说到诚实,我倒想问问大家,大家有没有做过不诚信的事?没有?说过谎话吧?好了,你做过不诚信的事,不过小的时候说谎话总是为了不被老师批评,“其情可悯,情有可原”。考试做过弊吧?我不隐晦事实,我做过弊,两次,一次是小升初的毕业考试给同学传纸条,另一次就是高一时的一次期末考试打小抄。也难怪,小升初考试监考根本不严,作弊“成风”。考完试后有一种涣然冰释的感觉。尽管我那个时候已经有了“作弊羞耻”的概念,但是,为了那1分,趁老师不注意,给同学扔个纸条。说句实在话,我当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高一的那次作弊倒是非常的提心吊胆,我们学校管得严,考试作弊一律零分加处分。但是那次考试,考的是英语,写作是课内的,三篇里考一篇,我没有背,于是眼看着25分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考试时间快到了,突然发现我旁边一位同学刚抄完,于是我壮起了胆子,趁老师不注意,把“答案”要了过来,开始了我的“提心吊胆”之旅。好在没有被捉到,不过从考场里出来时心一直跳个不停,所以“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做过弊,因为我立志要做一个诚信之人。
因不诚信而害人害己的例子数不胜数。去年吵得沸沸扬扬的“何川阳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我个人认为何川阳既可怜又可恨,可怜的是因为其父母的过错,“状元”无缘北大梦;可恨的是因为,他都这么大了,应当知道他的民族是假的,应当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作弊行为,他应当提前澄清事实,归还这本不该属于他的“福利”。也难怪北大招生办主任刘明利这样对他说:“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北京大学依然欢迎他。”北大惜才,不忍其因为父母之过而抱憾未名湖。
纵观年年高考,作弊之人不计其数。大到买通监考老师,小到手机+小抄,无时无刻的作弊行为不但冲击着高考的公平,也在蚕食着作弊者的道德底线。高考作弊,异常艰难地“成功了”,考试中心送给你一张“写满了耻辱的”成绩单;失败了,被捉了,考试中心送给你一张零分的成绩通知单,外加下一年不得参加高考的处罚决定书,学业和道德的双“丰收”,换来的是什么?仅仅是无尽的批评和后悔而已。
几天前,学校就开除了三名考试作弊的“学长”。我在这里不想承认他们是我的学长,我觉得,他们是农大的耻辱,是我们农大学生中的“蛀虫”,不值得成为我们的学长,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学长。有人会说,你自己都做过弊,你还有脸去说别人?对,我做过弊,这点我并不否认。但正因为我做过弊,我才更深切地感到作弊的耻辱。我倒是觉得我有脸去说别人,至少我承诺我以后绝不会再去作弊。
我想,大家心中的诚信多数和考试有关。的确,现在是备考的关键时期,触及诚信的话题一定会联系到考试作弊问题。马上就要考试了,放松心态,诚信考试,杜绝作弊,真实成绩。
对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学生”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不刻意的去“诚实守信”,毕竟,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善意的谎言,处处诚实守信反而会适得其反。我们都很大了,该怎么去诚实守信我想不用再强调了。杜绝考试作弊,借钱按时归还等,这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根本用不着再去强调!如果这都去要强调的话,我们拿什么去做“大”学生呢?
至于德才兼备,我认为,德与才需要共同发展。如今,中国处在商品社会中,金钱与利益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错,在这个社会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钱,你就无法生存,无法生存,一切免谈。你总不能每天靠救济混日子吧?于是,学习生存技能,便成为了我们大学生的首要目标。
首要目标绝不等于唯一目标。古人云:“才胜德,谓之小人。”如果一个人的才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他的品德却低的难以启齿的话,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罪人。网络上,有很多黑客依仗着自己的黑客技术,肆意的盗取他人网上银行内的钱财,然后蓄意挥霍,这样的人是不是社会的毒瘤?这些黑客中不乏大学生。
刘海洋,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过吧?2001年,他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泼熊的事件曾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三只憨态可掬的熊,如果将他们联系到一起的话,本应该是:“刘海洋去动物园看熊”,可事实呢?刘海洋用化学试剂泼熊,致使熊烧伤。又是当时中国法律的空白,刘海洋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他逃不掉道德上的惩罚!这是一起典型的“才胜德”事件,他应该“谓之小人”。
有道德的大学生,一定会舍己救人,这是我的一贯主张。“长江人链”很好的诠释了“德才兼备”的内涵。2009年10月24日,为了两位小学生的生命,三位90后大学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里引用我的一篇博文(http://www.751com.cn):
引用
刚刚看到了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了救人而不幸溺水离世的消息,心中格外震惊。说实话,我看这条新闻的时候,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同为90后,同为大一新生,三位英雄表现出了比我们更加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他们面对落水者,完全不顾自己不会游泳这一现实,和其他几名同学搭人梯救人,这种精神该如何表达?我想,这种精神应该去敬佩,去感动,去学习,甚至是去身体力行。
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位英雄一路走好,你们在那里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河水是冰冷的,你们的心炙热的。虽然河水冲走了你们的生命,但是,我相信,在湍急的河流也冲不走你们见义勇为的英雄精神!
向三位英雄敬礼! 但是如果这位三位同学不死,能保证他们的论文不是抄的吗
我想他们的品德,高尚得我们终生难及。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即使有这样的机会,我估计会有很多人对他人置之不理,他们甘愿的去做一个旁观者。
前几天,又有一个大学生牺牲了。杨济源,浙江工业大学大三学生。2009年12月31日,当人们沉浸在喜迎新年的喜悦之中时,他为了抓小偷而被小偷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牺牲。可惜,他牺牲在2010年1月1日,元旦。看看他的座右铭: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没责任。把这里的“男人”伸展一下的话:“大学生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没责任。”对呀,责任,我认为,“责任”也应该是“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也许我们很难遇到类似的事情,但是,一旦遇到了,不要去袖手旁观,伸出你的手,助他人一臂之力,这样,你才可以称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德与才共同发展”是我的观点。到了大学,学习才能——生存技能,这应该是你大学期间最重要的目标。你应该在兼顾德育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你的“生存技能”。想要熟练的掌握生存技能,努力学习便是必须的。在学习上,决不能“大概”,要严谨,要自觉。
“逃课”成了大学生间的普遍现象。说句实话,我很不喜欢逃课,但我却逃过两次线性代数课。原因我倒觉得很简单,“不想去,没啥意思。”可事实却告诉我,我的选择是相当错误的。线性代数成了我现在的“包袱”,我现在只想着怎么不挂科,我已经不再期望去得一个好的分数了,因为,我逃课了。
亲身经历告诉我,要想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绝对不能逃课,除非老师告诉你这节课可上可不上,当然还是建议你上,因为老师还是可能会讲一些你不会的东西。
如果你希望掌握更多的才能,那好,充分地利用时间去充实自己,可以去充充电,可以打些零工,也可以去参加一些活动,这样可以锻炼你的工作能力。另外,参加一两个社团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你交到更多的朋友,说不定哪个朋友以后会飞黄腾达呢。现在是关系型社会,“人脉”占了很大的比重。试想一下,如果你要办一些事情的话,如果你有“人脉”的话,是不是会比没有“人脉”要好办得多?我这里并不是鼓励后门、腐败,只是就现实谈现实。现在的社会,没有“人脉”的确不好办事。所以说,大学期间尽可能多的积攒一些“人脉”,也是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社团,加两个就可以,别太多,太多了会牵扯你大量的精力,你的学习便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基础吧?这个度大家自己去把握吧,至少我认为应该去自己把握。
还有,主动去接受一些挑战。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不会做网站的,只会做一些零散的修改。后来一位大三的学长希望带着我一起去做网站,我想这是一个机会,便答应了。去图书馆借书,实践。几个月后,知识与技能掌握了不少,现在可以独立的去做一个小型网站了。我想,我主动的接受了挑战,之后,努力学习,深入实践,最终达到了我的目的。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诚实守信和德才兼备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