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煤矿通风系统图纸设计论文 第10页

更新时间:2010-5-18:  来源:毕业论文
煤矿通风系统图纸设计论文 第10页
本区大多数煤层属易自燃煤层,煤和含煤围岩及支护材料的氧化散热,也是局部气温升高的热源。
综上所述,影响矿井热环境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地温高、机电设备散热量大,热害将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进行热害防治,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高产稳产。
第二节、矿井气温预测
根据测算,本区夏季一水平回采工作面末端气温平均为31.5℃~35.5℃,掘进工作面迎头气温为30.8℃~36.8℃。此结果与邻近生产矿井夏季采掘工作面实测气温情况基本吻合,均超过国务院颁发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的28℃,热害程度较为严重。
第三节、热害防治措施
(一)降温方式的分类
矿井热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制冷降温措施,又称开采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与通风系统,增大通风量,改革通风形式、采煤工艺等。另一种是采用机械制冷降温。两种方式都以矿井通风为基础条件,使井下作业地点气象条件达到规定标准。
设计采取了以下开采技术及通风降温的措施。
(1).合理开拓部署。本区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大巷开拓方式,缩短进风风流线路长度,减少进风流在通风路径中的热增量,以降低采掘工作面风流的温升。
(2).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或倾斜长壁后退式回采,“Y”型通风,以减少采空区的散热量。
(3).合理集中生产。本区投产时仅移交1个综采工作面,配备7个掘进头,尽可能地减少了热源点,有利于集中使用风量,充分发挥通风降温的作用。
(4).合理增大工作面风量,把井巷风速控制在经济、允许风速范围内,尽量缩小风流与井巷围岩的交换面积,减少围岩传热量。同时,增大工作面风量,不仅能降低风流温度,而且能合理提高工作面风速,改善人体的散热条件。设计综采工作面配风量达42m3/s,风速达3.5m/s;掘进工作面配风量达10~20m3/s,风速达1m/s左右。
(5).进风井筒在通过表土层和基岩含水层时,采用封堵和注浆等措施,减少井筒淋水,降低风流的含湿量,减小进风流热焓。
(6).采用煤层注水、煤岩巷湿式掘进,以降低煤岩体温度。
(7).采空区采用黄泥灌浆充填、及时封闭等措施,抑制采空区的氧化散热。
(二)实施机械制冷降温的必要性
以上两种方式都以矿井通风为基础条件,但是风量增加的程度却受到许多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井巷通风断面受最高允许风速的限制,若要保持井巷风速一定,则须扩大井巷断面或井巷数量。掘进文护费用随之大幅增高。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采掘工作面风速不得超过4m/s。综采工作面,在采取煤层注水和采煤机喷雾降尘等措施后,其最大风速可高于4m/s,但不得超过5m/s。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
供风。”
机械制冷降温是在矿井通风无法达到要求或不经济合理时才采取的措施。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采取开采技术措施改善矿井气象条件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受到许多技术经济条件的约束,其改善的程度是有限的。因此,采掘工作面必须采用机械制冷降温措施。
(三)实施机械制冷降温的可行性
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为井下工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国家政策导向,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井降温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成熟。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南非、巴西等国的金矿开采,已深入到1000m以下,由于地温高等原因,出现了矿井热害,从而开始了制冷降温工作。70年代中期以后,矿井降温工作的发展异常迅速,1975年以来,德国、俄罗斯、乌克兰、英国、比利时以及印度等国,仅大型制冷降温系统就建立了近百个。
我国矿井降温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自1965年在淮南九龙岗矿进行局部降温系统试验研究之后,先后于1984年在新汶孙村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井下集中降温系统;1990年在平顶山八矿建立了井下集中降温系统;1994年在新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面集中降温系统,引进了德国先进的制冷空调设备,制冷能力达5440kW,为亚洲第一大矿井集中降温系统。我国先后已有十多个矿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煤矿通风系统图纸设计论文 第10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