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养科学历发展史的论文
养学的发展过程与其他科学一样,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景岳全书》中"凡伤寒饮食有宜忌,不欲食不可强食,强食者助邪;就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等精辟论述,可以说是营养学的创始。在我国古代不仅有专门从事饮食配伍的"食医",而且拥有50多篇百余卷饮食治疗和营养卫生的专著,如《食疗本草》、《食医心鉴》、《黄帝内经》、《食性本草》、《千金实话》等,都是极有研究价值的历史遗产和医学瑰宝。
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营养学也随之形成和不断壮大,并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广泛的运用。现代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时,因碳、氢、氧、氮定量分析方法的确定,以及由此而建立的食物组成和物质代谢概念、氮平衡学说等热能法则等,为现代营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是现代营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阶段相继发现了各种营养素。如1810年发现了第一种氨基酸;1838年蛋白质作为新的科学术语被命名;1844年发现血糖;1881年对无机盐有了较多的研究;1920年正式命名为文生素;1929年证实亚油酸为人体必需脂肠酸。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分析测定方法的进步,大大推动了营养学的发展。1943年美国首次提出对各社会人群饮食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各国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作为人体合理营养的科学根据。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在全社会推行公共营养的保证、监督和管理作用,除加强科学研究之外,还制定了营养指导方针,创立营养法规,建立国家监督管理机构、推行有营养学参与的农业生产、食品工业生产、餐饮业、家庭膳食等政策,使现代营养学更富于宏观性和社会实践性。
在此期间,临床营养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896年前首次将葡萄糖通过静脉注射供给热能,以节约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并作了葡萄糖耐受性的观察;1923年发现致热原的问题,为安全静脉输液提供了理论根据;1939年水解蛋白质开始应用于临床;1940年结晶氨基酸经静脉输入人体;1942年从静脉输入葡萄糖、脂肪和水解蛋白质以文持患者的体重,并能纠正负氮平衡;1953年用脂肪乳剂治疗极度消瘦患儿获得成功,但没有解决脂肪乳剂的稳定性,因输入后毒性反应大而难以推广。1957年美国研制了以棉子油为原料的脂肪乳剂,但临床应用易引起脂肪超负荷综合症,即可能引发发热、厌食、呕吐、腰背痛、原因不明的腹痛、贫血、肝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1961年停止生产;直到1962年瑞典报导用大豆油为原料以卵磷脂为乳化剂的脂肪乳剂,经临床应用无不良反应,成为世界各地医院公认的一种理想的静脉营养乳剂,随后日本、美国也相继生产了与其配方相似的脂肪乳剂 ,德国的配方也与其相仿,后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经周围静脉输注的营养液受到浓度和剂量的限制,1945年有人提出经下腔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1952年报导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入法。1959年在《外科患者的代谢治疗》中,首次提出了最佳热能与氮的比值为627.6KJ(150kcal):18氮。1967年的动物实验是用中心静脉输注的方法,供给机体所需要的足够营养素,使同胎出生的小狗正常生长发育。这一实验奠定了现代静脉营养的基础,并倡导完全胃肠外营养素(TPN),摒弃了以往单纯用高糖供给热能的"静脉高营养疗法"。TPN在临床上受到重视。作为现代医学科学的四大成就之一被载入史册,也就是通常的临床营养的"第一革命"。
我国的现代营养学在20世纪初创立。1913年开始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和纯龅鞑椤?925年到1936年之间,营养学的教学和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对我国许多食品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以及我国人民的饮食与营养状况作了广泛的调查研究。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我国的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194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1945年正式成立中国营养学会。
1949年以来,营养学的发展很快,从事营养科学研究的机构迅速扩大、完善与加强。1952年我国首次出版《食物成分表》,为营养食品研究和了解全国食品资源奠定了基础。1959年对全国26个省市50万人进行了四季饮食调查,了解国民的基本饮食营养概况,为国家制定粮食改革和食品加工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982年我国又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其规模和范围均超过第一次。1992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饮食营养调查,调查表明我国城乡饮食质量有显著差别,这些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在1997年12月5日向全国颁发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2002年我国又进行了第四次全国饮食营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每日摄入的热能、蛋白质、钙、锌、铁、文生素A、D、B2、C等等营养素仍明显不足。如文生素A和胡萝卜素、中学生摄入量不足者占50%,钙摄入量也只有标准供给量的42%-61%。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低,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29%,7-18岁男女生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6.87%和38.20%,比1985年分别上升54.66和3.4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