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中国传播符号学批判学派

更新时间:2010-6-21:  来源:毕业论文

中国传播符号学批判学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播学研究继续保持攀升之势,呈现一派有类费孝通概括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即各路研究纷纷推进,而又一统于“传播研究”。其中,不同于美国经验学派的学术传统,尤其得到各方的关注,成为孕育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一方沃土。本文即以传播符号学以及相关的话语、文本、叙事诸路研究为例,对这一态势略做论列,回溯其源流,分析其现状,瞻望其走向,以期为学界提供一点参考。
2000以前的回顾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播研究肇始于美国的经验主义传统,特别是威尔伯•施拉姆所推崇的“四大先驱”,在1980年代仿佛成为传播学的标志。所谓经验主义传统,乃指以功能应用为导向、以实证科学为方法、以琐细问题为对象的“传播学”。此路研究虽有其科学性与必要性,但也越来越受到传播学界的反思与质疑。华裔学者李金铨教授,在新著《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也指出:“美国的民主制度稳定,日起日落,天底下冒不出新鲜事,学者们关注的无非是体制内的一些技术问题,也就是如何完善美国的生活方式,难怪选举(美式民主)和消费(资本主义)的研究铺天盖地,有的见微知著,但不少是微枝末节、琐碎无聊的,鲜有成一家之言的学派者。” 这路研究在1980年代之所以大行于市,缘由似不难理解,概括起来无非两点,一是客观上美国传统在当代学术领域异常强势的地位和影响,使诸多学科不可能不受其冲击;二是主观上当时的学界面对突如其来的各路“新学”,眼花缭乱之际,一时不免“高山仰之”,甚至“顶礼膜拜”。而这一切的背后,自然又同当时“全盘西化”的社会文化心理不无关系。受制于这种学术传统,具有浓重“玄虚”色彩的本文源自辣文论文网传播符号学,自然难有什么地位和发展。 
1990年代以来,随着整个学术风向的陡然逆转,美国经验实证流派的专美局面也就随风飘去,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性学术传统迅速崛起,影响日炽。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涌起以后,各种具有历史意识、思想底蕴、传统积淀、人文关怀的学术思潮,包括批判性传播研究更趋兴盛。其中原因也可归为两点。一是大众媒介在市场条件下迅猛扩张,急速发展,社会功能日益彰显,从而带来一系列勾联繁复的新课题,而这些又是逼仄的经验实证研究所无法应对的。另一方面,学人的独立意识和本土关怀开始觉醒,日甚一日,“与国际(实为美国)接轨”、“唯美国马首是瞻”的热望逐渐冷却。于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批判性学术传统异军突起,并且大有取经验实证传统而蔚为主流之势。所谓批判性学术传统,非谓隔岸观火、挑眼拨刺、横挑鼻子竖挑眼、站着说话不腰疼等,它是以超越性的反思态度、总体性的研究方法与联系性的问题意识为基本特征,以图揭示新闻传播的多方面蕴涵,从而不仅为新闻传播提供深广的理论视野和思想关照,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赋予其高远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价值。其中,又包括一系列不尽相同的思路与进路,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媒介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媒介帝国主义、女性主义与媒介、后殖民主义媒介观、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等。
这些新的研究潮流在中国的兴起,不妨以1994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创刊、同年《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的改版和1995年《国际新闻界》的改版为标志。因为,其时这方面陆续出现的研究成果,均以这些学术期刊为主阵地。1997年,吴文虎教授《广告的符号世界》(广州出版社)的出版,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部传播符号学的专著。1998年,留法博士陈卫星在《国外社会科学》第1期与第2期上,连载发表《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新华文载》1998年第9期转载),进而将传播学分为三个基础学术流派:“注重工具理性的控制论模式,以社会经验为内容的经验-功能主义流派和阐释传播符号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 此后,由于传播学被正式列入国家学科目录,成为一级学科,这方面的研究愈发活跃。因为,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一旦摆脱“妾身未分明”的尴尬和功能实用的羁绊,就不得不考虑安身立命的理论根基,而包括传播符号学的一系列批判性学术传统,则具有张力巨大的学术空间,可以生成异常丰富的学术资源,从而为新闻传播学提供坚实而厚重的学科基础。所以,到新旧世纪之交,批判性传播研究已在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获得比较广泛的推展。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片为此专门立项,开展“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
2000以来的发展
2000年以来,批判性传播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引起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日益浓厚的兴趣。其间,传播符号学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方法,同样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理论,传播符号学包罗广泛,涉及诸多学科及学说。举其要者,至少有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以皮尔士为代表的逻辑学、以雅格布森为代表的诗学、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心理学、以卡西尔为代表的哲学、以列文-斯特劳斯为代表的人类学、以罗兰•巴特为代表的符号学、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学、以艾柯为代表的文学、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历史学、以让-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传播学等。同样,作为方法的传播符号学也日见兴旺,成为解剖传播的一大工具或“利器”,尤其得到青年学子的青睐——只需翻翻近年来硕士博士论文的提要与目录即知大概。
如同批判性的传播研究具有广狭两个层面 ,传播符号学研究也可如是看待。本文所谈的传播符号学属于狭义层面,即主要为新闻传播学所关注、由新闻传播学所推展、被新闻传播学所吸纳的研究内容。就此而言,新世纪以来已经取得一些值得称道的成果,其中大致包括译著、专著及论文三个部分。
译著方面可举美国丹尼尔•戴杨等《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麻争旗译;英国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王晓珏等译;英国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殷晓蓉译;荷兰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曾庆香译;英国泰玛•利贝斯本文源自辣文论文网《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华夏出版社2003),刘自雄译;英国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4),许亮等译;法国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季广茂译;英国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文化与传播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2004),李彬译••••••此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丛“知识分子图书馆”(王逢振主编)、商务印书馆译丛“文化与传播”(周宪等主编)等,也包括一些相关的重要著述,兹不一一列举。
专著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路扬、王毅的《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王君超的博士论文《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杨新敏的博士论文《电视剧叙事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李彬的《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
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潘忠党《历史叙事及其建构中的秩序——以我国传媒报道香港回归为例》,载《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李彬《传播与符号:罗兰•巴尔特思想述略》,载《国际新闻界》2000第3期;陈阳《符号学方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法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载《国际新闻界》2000第4期;李彬《传播符号的分类及功能》,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转载);李彬《语言•符号•交流——谈布拉格学派的传播思想》,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李彬《符号与世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初探》,载《新闻大学》2000年第2期;李彬《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及其对批判学派的贡献》,载《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6期;赵斌《社会分析和符号解读:如何看待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流行文化》,载《视界》第3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黄顺铭《一个诠释典范:霍尔模式》,载《新闻大学》2002年冬季号;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载《新闻大学》2002年冬季号和《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3期;李彬《鲍德里亚的“符号革命”及其传播学蕴涵》,载《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3期转载);仰海峰《鲍德里亚与媒介理论》,载《视界》第11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吴晓东《〈长河〉中的传媒符码——沈从文的国家想像和现代想像》,载《视界》第12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潘知常、袁力力《文化研究:传媒作为文本世界》,载《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范红《新闻话语的编码和霸权的形成》,载《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石长顺等《叙事理论与电视》,载《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范红《审视媒介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收录于《媒介二十五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另外,还有一些未刊的硕士学位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也不同程度涉及传播符号学的内容,其中值得特别一提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阳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神话》(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曾庆香的博士学位论文《试论新闻话语》(2003)等。 两位年轻学子的共同特点,都是将传播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同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有机结合,提出一些颇有新意的创见。1365

[1] [2] 下一页

中国传播符号学批判学派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