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

更新时间:2010-10-19:  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武.谈田径的科学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2(4);

  [3]李树成.中学课余训练方式的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05(5)。

摘要:在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会经常出现训练的高原现象,它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根据多年来从事田径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参考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了中学生田径训练中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实际训练中避免高原现象产生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原现象 田径训练 运动成绩

  中学生田径训练是基础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培养田径后备人才,是学生打好全面身体素质基础和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阶段。但在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中,由于中学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身体发育还不成熟、训练时间有限、缺乏营养辅助及恢复措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便频繁地出现高原现象。作为教练员,要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来正确处理和避免高原现象过多过早地出现,这对于快速提高运动员成绩、缩短成才周期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原现象发生的原因

  田径训练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开始的初期,运动水平进步较快,在中期往往出现运动水平停滞不前或稍有下降的现象。训练中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训练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于注重专项素质的发展而忽视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

  专项身体素质和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我国著名体育学者田麦久教授在其专题学术报告中曾提出运动训练中的“木桶”现象,即运动员的最佳运动成绩取决于其获得该成绩时的各身体素质的综合,如同木板组成了一个水桶。如果把运动员的最佳运动成绩比作木桶盛水的最高水位,那么决定该木桶最高盛水位的不是其中最长的木板高度,而是最短的木板高度,也就是说运动员的最佳运动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其最弱身体素质的改善与发展。

  在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中,一些教练员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过分过早的单调地发展专项水平或过多地进行专项素质训练,而忽视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常常是拔苗助长,造成各身体素质不能均衡地发展,从而阻碍了专项水平的提高。

  2.训练过于传统单调,缺乏创新,进而使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不高。

  训练中出现高原现象与训练的乏味及过于传统,进而使学生失去训练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从事一项活动的内在因素,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机,长期固定单一训练手段、固定不变训练模式,容易降低运动员训练兴趣,进而使运动员情绪低落,不能用较好的状态来完成训练,从而导致训练水平停滞与运动成绩的下降。

  3.训练手段和方法的不合理,造成运动负荷过大,恢复手段不恰当,进而形成疲劳过度积累。

  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进而造成运动负荷过大,形成疲劳积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过度疲劳。过度疲劳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过分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也称过度训练。

  造成过度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练员急于求成,育人心切,违背训练学的规律,一味追求大的运动负荷来刺激运动员,运动负荷过大,使运动员在疲劳的状态下进行大强度训练。二是训练不科学、不系统、无连续性、缺乏训练的整体效应。三是不了解运动员特点及身体状况,盲目追求训练计划而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运动员有伤病或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大强度训练都会造成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产生后,需要一段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调整,从而不能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阻碍运动水平的提高,引起“高原现象”的出现。

  培养中学运动员成才是一项复杂而又科学的工程,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学田径训练中的“高原现象”,才能使运动员不间断地提高运动成绩。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避免高原现象的频频出现

  1.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运动员的成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要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首先,对运动员在中学期间制定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连续的、完整的多年训练总计划,并延伸到学生毕业后有继续发展和进步的空间。把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训练科学合理地融为一体,在训练整体目标的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按比例地进行多年地训练。

  如让运动员在高一时进行较大比重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使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进而为专项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二时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高三时狠抓专项素质训练,快速提高专项成绩和水平。

  2.在训练中体现各素质的均衡发展

  在中学课余训练中,要强调训练的针对性,突出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为运动员制定适宜的训练计划。首先诊断出运动员竞技能力中较薄弱的环节,然后针对该环节,从训练的全方位着手,努力在一段时间内改善,以使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全面、均衡发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从而实现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和成绩的提高。在制定训练计划前先论文网http://www.751com.cnhttp://www.751com.cn测试运动员各项基本素质,再进行各素质水平的科学评估,进而了解影响专项素质发展的滞后因素,然后制定相应训练计划。大幅度提高发展滞后运动素质,是打破运动员运动成绩瓶颈、以利于运动员在新的素质组合平台上进行更新的素质配置。

  3.训练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体现创新性。

  课余训练中,不断改变训练的手段、变换训练的环境、创新训练的模式,让学生颇有兴趣和热情的参加课余训练,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如铅球训练中,练习时滑步采用了助力与阻力、徒手与持铅球、圈内与圈外的训练方法;铅球投掷采用轻与重、场地内与场地外、上坡与下坡、定时与定距离的训练手段,通过训练手段的变换与组合,使运动员始终对训练保持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4.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负荷,尊重训练的规律。

  在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时,一定要合理有效安排好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根据训练的不同时期来选择训练的负荷,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因此在训练时,第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着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科学规律,避免急于求成或盲目加大运动负荷。第二,尊重个别差异。根据运动员水平的高低来合理安排不同的训练负荷。第三,遵循超量恢复原理。机体在运动训练后经常产生疲劳- 恢复- 超量恢复的生理过程,一般来说,下一次训练应安排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以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第四,作好负荷监控。检查运动员生理指标,如晨脉、心率等;运动员的主观感觉,如饮食、睡眠等;教练员的观察,如观察运动员的表情、注意力、精神状态等。对负荷应该随时监控、随时科学的调整,以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5.注重训练后的放松、恢复及合理的营养摄取。

  运动员训练后由于身心都处于疲劳状态,为了消除疲劳和避免疲劳的过度积累,有必要进行放松。一般大强度或大运动量后,多采用按摩、理疗、吸氧、针灸等物理手段,来消除疲劳和促进机体恢复。另外,睡眠、中药、心理学手段也能促进机体的恢复,也可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及肌肉的牵张、伸展和拉长,来消除疲劳,加速肌肉机能的恢复,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及消除积累的乳酸。训练后的合理的营养补给也很重要,训练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及流失了大量的矿物质。因此,运动后合理的饮食,将能有效地促进机体能量的恢复,进而改善身体机能,为下一次训练打下良好的训练基础。

  高原现象的出现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只要合理的运用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尊重训练的规律,科学地安排训练,一定能克服高原现象给运动训练带来的不利因素,进而使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浅谈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