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晖
盛老师说的是大实话。不过你校初三年级还在开音乐课,这就是好消息了,据我所了解的一些学校,初三基本停音乐课了。或是课标上明有,但暗地里已被考试科目挤占了,为的只是应付上面的检查。有了课就好说了,剩下的是如何开好课的问题。
交响乐和管弦乐曲也就是艺术音乐,有些还是需要学生了解的,至少要让学生知道有这样的一些表现形式,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将一些内容集中起来教学,而教学目标的定位可以适当降低一些,即让学生了解这些乐曲的表现形式,熟悉其主题,还有作者等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喜欢这些音乐,还要能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美,我认为这有些不太符合现实的情况,但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音乐常识,积累一些音乐文化,这对于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还是有益处和有必要的。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观点,也仅在此与你做私下探讨。
初三音乐学习的重点可以放在歌唱方面。初三学生的学习紧张,唱歌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但如果要学生唱教材上面的歌,正如你说的唱那些情感空洞的歌功颂德的歌曲,学生也不会来劲,甚至会让本来的齐唱变成了音乐老师的独唱(我有过多年的中学教学经历,知道一定是这么个状况)。怎么办?你说得很好,我们要选真正能打动学生的歌曲,我们的唱歌教学可能才会有效,他们才会被音乐感动而用情歌唱。音乐教材的选材受到诸多的限制,所以我们也不要期待教材有很大的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老师自已发挥主动性,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寻找一些适合初中学生演唱的、有真情实感的、学生喜欢的、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通俗歌曲演唱。演唱这些歌曲时,教学目标也不能仅定位在“唱会”这些歌曲,而应该是“唱好”,要能起到提高学生演唱技能的目的,要能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
邓昭君
如何在音乐课上做到“静”“动”有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若学生一味的“静”,我认为这更像文化课,或者学生学得也相当被动,这样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而一味的追求“动”,那么课堂纪律就难以文持,整个课堂也会因过分活跃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请问薛老师,我该如何去把握这个度?
薛 晖
邓老师的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动"与"静"的度,是上课成败的关键。一味的静是肯定不行了,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在教学中也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表现,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知。而一味的动,可能更不行,不仅是课堂纪律的问题,可能是一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仅享受的过程的愉悦而没有达成教学的目标。如何二者有机结合呢?
我们还是先来探讨音乐教学中的“动”包括哪些方面?依我个人的理解,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动应该包括:演唱、演奏、舞蹈、创编表现、问题探讨等等。可能前面的四项都是大家公认的“动”,而没有将"问题探讨"包括进去。其实“动”应该包括身体的“动”和思文的“动”,而“问题探讨”是思文的动,且这是在初高中音乐教学中一种主要的学生参与体验、感知音乐的方式,也是一种主要的“动”的方式。在小学可能强调身体的“动”,而在初中高我们更偏向于思文的“动”。所以我们应该达成一种共识,在音乐教学中不管提身体动起来了,还是思文积极的动起来了,这都是学生很好的一种参与方式。
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动”的问题。要学生思文“动”起来,设计问题是关键。音乐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有效问题,一些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与感知音乐的问题,展开音乐教学,设计的问题一定具有针对性或开放性。身体的动起来的音乐活动设计,一定要注意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应该设计一些集体参与表现的音乐活动,如,集体演唱某一片断的歌曲或视唱旋律;或学生有一定基础和表现能力的音乐活动,如,分组创编歌词等等。同时,学生表现前一定要有一些时间准备。初中学生面子观念很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要他们上台表现,是为难他们。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要单独叫学生表演,特别不要表演他们不拿手也不感兴趣的内容。如,要学生上台表演戏曲等等。
唐晓峰
看了薛老师的帖子感受良多,心里很受启发。谢谢了薛老师!
薛 晖
不用谢我,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你在奋斗在第一线,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的经验,在此谢谢各位老师了,你们辛苦了!
李旭红
老师们好!你们说得太棒了,我只有给你们鼓掌的份了。
陈凌云
今天晚上的交流学到了很多。
薛 晖
老师们好!今晚在线交流的时间暂时告一段落。老师们有什么教学方面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在这个帖里探讨,我会一直关注该帖的.谢谢老师们的参与!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