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自己、获得成长”个人分析报告
5、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
顺应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我相信好人常在,做一个善良真诚、助人奉献的好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相信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人的基本素质会普遍提高,会有更多的人崇尚文明,拥有爱心。我愿意人人都生活在祥和、安全、富足、温暖的大家庭中。只有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集体努力做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大家才能发展。我愿为这一目标做好自己、帮助别人。
9、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
我的道德观念特别强,约束自己比较严格。按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释,我的人格特质倾向于“超我”,这与我出生年代,父母遗传,家庭社会熏陶密切相关。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是我做人做事的准则。但是我的本我、自我、超我基本协调,心理健康。我的性格直率开朗,言语行动敏捷,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我能够保持快乐轻松的心态,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8、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理解接纳信教的人,信奉宗教能够给人们的心灵生活带来一些慰籍。
文化背景对个人的发展、个人成长非常重要。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了解更多新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丰厚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才会更加科学,处理家庭问题才能更加得当。我热爱学习,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做高品质的人,享受高品味的生活。
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必须遵守法律,遵守道德规范。
我有对男耕女织的性别及性倾向认同,男人要闯社会有事业、女人要温柔顾家庭。但处于当今转型开放的社会,对于在性别和性倾向方面追求个性发展也不反对。
13、什么人或什么事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
学生时期我一心读书,按正常规律升高中、上大学,应该是顺理成章。可是文革的现实、上山下乡的必由之路打破了我人生旅途的自然规律,10年后我才得以坐在中专卫校的课堂上。文革期间赋闲在家,我哥哥让我多听广播、读报,练习标准语音,这对我的口齿发音起到很大作用,使我读音准确,吐字清楚,我感谢我的哥哥,我下乡在生产建设兵团能够当文书又做老师,这与我口齿清晰是有关系的。
14、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
朋友评价我热情大方、为人坦诚。单位同事评价我有组织能力,有协调沟通能力,工作守时,做事确切。
15、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地方?
有时轻信,爱面子,比如熟人推销保健品、化妆品,碍于情面违心地买自己并不太喜欢的东西。
7、一般情况下,我是怎么样看待其他人的?
善待他人,以积极正向的思文倾向看待周围同事、他人,关心他人,同情弱势。
1、应怎样评价自己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
荣格说过:“所有的心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候,我就想起心理学家荣格的这句名言,为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但拥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晶体智力”而感到欣慰,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加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
我出生于50年代,应该说生在红旗下,长在幸福中。从小接受了比较系统,较好的初等教育,是个优秀的学生,在班级里担当学习委员。这使我已经到了50岁的年龄,每每想起仍觉得很光彩,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中学读的是省重点中学,我们班上只有3 个同学考上这个学校,其他的有的上了市重点或是普通学校,甚至有的同学没有考上初中。这又是一件让我庆幸并感到可以炫耀的事情。 1966年,在我一心读书,准备正常升入初中三年级,同时憧憬着上高中、考大学,编织着自己美好的梦的时候,突然之间发现校园内外贴满大字报。红头报纸,街头小报比比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一年我十四岁,与所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老三届中,我这个年龄段最小),我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经历文革,参加全国大串连,上山下乡、返城、晚婚、晚育、独生子女……。
追溯起来,小学初中阶段,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使我有一些高峰体验,考试得前三名,当班干,参加优秀学生夏令营,读省重点中学……
随着青春期的发育,枯燥的北大荒知识青年的生活,回忆起来,20岁左右是我最悲观失望的时候,在下乡知青中,客观上我应该是佼佼者、幸运儿,到生产建设兵团不到半年,我就担当了连队的文书,这是一个让别人羡慕又嫉妒的工作。一年之后,就分配我到营部学校做了教师。可我当时特别想家,想回城,感到“前途渺茫、人生无望”,思想波动很大,情绪悲观之极,觉得是人生的低谷。回忆起来,这正是青春期反应。1973年大学公开招收工农兵学生,73、74年我21、22岁,我所在的学校教师员工近20人,其中知青14人,3:1的招考名额,我校只有一个名额,现在想起来,如此不合理,这14个人放到连队,个个都很出色,可是在学校,与连队的人员一样分配名额,10个人才给1个名额,14个人中间,我年龄最小。我的师哥师姐暗中较劲,争取我的投票,而我也报了名,无人投我票,一提别人都说:“你还小,离25岁还有好几年呢。”在那一年我对人的自私本性也深有体会,我的同事,自然分成两派互不服气,都是高中毕业学生,他们彼此互相都不投选票,名额最后落到一个脑子不是很机灵,默默不善表现的老好人身上,当时他本人正在外团学习,(原谅我在此涉及了他人,我想老师会为我保密)真是应了“渔翁得利”这句话,结果这老师去应考,连log9的对数等于3都没答对,落选,浪费了一个名额。不知为什么。这件事深深撞击了我,我太想上大学了。记得过后团里负责招考的领导到营部来,我曾找机会大胆的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不公平,够资格的报考生选不上……”。领导说:“任何事物都是存在偶然性的……。”我也不大懂这些道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上学的愿望难以实现,觉得世事坎坷,人与人之间难觅真情,情绪处于极度悲观中,20岁的年代,情绪是极不稳定的,真是飘忽不定。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