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教学应以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为起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可以分为学习的准备状态、学习的反应状态、发展变化状态和学习效果等。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对教学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通过有意的观察和清晰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获得一定的判断,从而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契机,并将之加以发掘和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运用新的策略,形成新的教学流程的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思文和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捕捉学生感悟、见解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不同的思文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分清优劣、扬长补短,将十分有利于个体认识的深化、方法的习得和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课程资源。
如在上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的学生分组实验课,在实验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口,木条仍可复燃,实验事实怎么与课本上的说法不一致?”我当时一怔,这可是上课前没有想到的。但我抓住这个培养学生批判性思文的好时机,和学生们共同做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只要集气瓶里的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就可以复燃,不一定要盛满氧气。这样就推翻了课本上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文和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科学精神。
在科学课堂教学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模糊的、零星的、片面的,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及时捕捉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信息、能展现学生独特思文和良好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信息、与学生具体学习、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体现他们真实感悟的信息。
2.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
动态生成并非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同时还必须注意生成的时间和制约性。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生成性资源要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中间还必须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只有被开发主体所认识,重视并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时,它才具有课程和教学意义,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一名处在课程改革时期的科学教师,不仅要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并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
如在讲授完“太阳和太阳系”时,让学生就太阳外部结构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有一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太阳表面温度比中心温度低,可为什么在太阳的外部结构中,由里向外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的温度却越来越高呢?尽管这个问题已经超出初中地理的范畴,许多科学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它却是许多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一个很有质量的生成性问题。我们进行了集体探讨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许多有见解的答案,但答案正确与否在这里似乎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对于个别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应巧妙地施以诱导点化,使之成为点燃全体学生创新引擎的“星星之火”,激活课堂生命活力的“兴奋剂”,让课堂繁花似锦,锦上添花!
3.巧妙利用生成性资源
教师要学会判断选择这些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教师要学会“回应”不同声音。教师应根据学生不断冒出来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课时计划,不断积累实践智慧。教师要学会延伸和拓展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源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爱学、乐思的积极学科情感。教师要会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待,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进行创造,发现真理。让“错误”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同时也丰富着教学实践智慧。
如在上“常见的动物”一课,对学生解答一道关于鲨鱼的生殖方式的选择题时,提到“鲨鱼是胎生还是卵生”,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卵生。理由是:鲨鱼是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一种。但班上有一位同学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不,鲨鱼是胎生的。”他的回答使教师感到意外。尤其是这位同学的成绩并不理想,说不定他是在胡说。但教师还是让这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在电视上,我亲眼看见鲨鱼在海洋里是胎生的。”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大胆质疑的精神。后来,通过查资料发现,鲨鱼并不都是卵生,也有胎生和卵胎生的。
教学资源生成往往是把学生引向了一个学生未知的知识领域,也就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知识本身的关联性,学生就在一些知识点的矛盾、碰撞中产生对知识的迷惘、困惑,从而有想理清思路、穷究原因的兴趣与冲动。这就是课堂资源生成开发与利用的最好时机,也是最好的手段。有时对于知识领域的探究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超出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范围,花大量的课堂时间为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大多数在课堂学习的学生来说,无形加重了学习负担。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理念,课堂教学本来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文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我想我们在今后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去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一个新策略,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让科学教学焕发时代的气息,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旭远.论生成性教学[J].福州:福建教育.2004(7)
[4]王月芬.科学教学中的动态生成[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4(7)
[5]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北京:教育研究.2002(10)
[6]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北京:学科教育.2002(2)
[7]屠红良.初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长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9)
上一页 [1] [2]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