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中的作文教学,许多老师往往脱离实际,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对生活体验,而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小学生的作文,总是要求小学生习作要从一个思想,一个主题出发,围绕思想、主题进行写作。这样势必导致了学生忘记了周围的生活,忘记了作文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使作文也只能是假话、套话、空话了。我认为作文时,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激发写作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学生作文时才有内容可写,表达时才会有真情实感。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有效性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三方面的策略。
策略一:提前命题是唤醒学生写作欲望的“诱因”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提前作文命题教学,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悉心揣摩题意,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事物,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如何表达等等。这样,学生在写作上就比以往先行一步,从而让学生写作时胸有成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的事情,……意思的发生,需要的遇到,都在动笔之前,提起笔来写在纸上,不过是完成这一工作的一段步骤罢了。有些人认为写作的工作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才开始,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如此,写作就成为一种可做可不做的特殊事项了”。叶老的这一番话,就充分表明了提前命题作文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要性了。教师在写作前几星期甚至开学初,就把计划的作文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有目的先去观察某一事物,去积累生活素材,或者去寻找同一素材的范文,仿效学习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方法。这样做,学生在写作时心中有准备,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会欣然下笔。比如,小学阶段中习作训练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或人、或事、或小动作、或小植物、或小家电玩具等,针对这一特点,在每次习作前,我都先把作文题目布置给学生,并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人和事物的方法、步骤,让学生先行一步有针对性留心去观察,去揣摩。在学生观察、积累的基础上,再在指导课上帮助学生筛选材料,分清主次,表情达意,这样,学生写作时心中就有了清晰的轮廓,就会兴趣盎然,纷纷下笔。大部分学生也都能写出内容真实具体的作文来。有的事情叙述具体生动,条理清楚;有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很有个性;有的动物描写活灵活现,颇具特色,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长此下来,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逐步地得到了提高。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策略二:引导捕捉现实材料是充实学生作文内容的“关键”。
“作文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才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呢?也许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只有反映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好人好事,才能写进作文。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意义的事并不意味着都是好人好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身边的人和事,不论是在学校发生的,还是在家庭或社会上发生的,只要自己感受深刻的什么都可以写。例如:去年,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同学无意中踩了另一个同学掉在地上的作业本,因这两位同学互不让步,而引起了一场“大战”,还差点引发了两位家长的斗欧,幸亏我及时劝阻,才避免了一场大祸。事后,我立即组织学生对这件事展开讨论,由于这件事,同学们亲眼目睹,而且深有感触,所以讨论起来特别热烈。同时我认真地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事情的内在联系,追溯了事情的起因、经过,意识到事情发展的严重后果,大家深深地体会到这真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第二天刚好是上作文课,我就抓住这契机,以“不该发生的一件事”为题,让大家根据昨天发生的这一件事写一篇作文。此时,学生写作情趣高涨,都觉得有话可说,不吐不快,一下子就进入了写作佳境。这次习作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同学间要团结友爱的教育,还让学生意识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作文素材的兴趣和能力。此后,我还引导学生继续写了自己身边发生的《爸爸给我100元压岁钱》、《考卷发下来之后》、《切葱的启示》等好文章。实践证明,只要提高了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作文素材的能力,就能打开作文素材的仓库,就能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处处留心皆学问”。试想,只要学生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深入发掘身边发生的事情的内在意义,作文何愁没材料可写呢?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