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时期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深深地烙上了当时企业管理体制的印记。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发展是既相互适应又相互推动的。
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功能和开发技术的变化过程,可把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与开发阶段(上世纪80年代之前)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
1979年,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实践的开始。但这个时候的会计信息化从处理内容看,主要用于工作量大、简单重复的单项会计业务,如会计核算工作和工资发放管理工作;从工作方式上看,仍以手工处理为主,计算机处理只起辅助作用;从应用范围上看,仅限于极少数企事业单位;从人员素质上看,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是少数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会计人员参与系统开发较少,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很差,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从软硬件看,硬件设备主要是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
智能充电器的电源和显示的设计(原理图+电路图+源程序+英文文献翻总之,这一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具有明显的科学研究的色彩,由于受当时技术、人才、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所开发的会计软件系统尚处在较低的水平上。
2.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培养了一大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逐渐认识到解决中国会计信息系统问题必须走通用化的道路。1988年,中国会计学会在吉林省召开了第一届会计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主题就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化问题。1989年,财政部开始组织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评审,同时出台多项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政策。
此间的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以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标。人们一般称之为“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生成、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各模块可以独立运行,模块之间在结构关联上是松散的,不能称之为一个整体系统,未能解决数据重复录入和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等问题。此外,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中只有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模块、工资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能够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其他模块功能的通用性较差,实际应用面也很有限。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DOS环境下的开发工具和小型数据库系统(如dBase、FoxPro等)开发完成的,软件主要运行在DOS操作系统上,而且以单用户为主。少数会计信息系统具有网络功能,网络体系结构也只有文件/服务器(File/Server ,F/S)这一种。
3.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推出的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都不再是探索式开发,而是从一开始就进行规范化总体设计,力求克服开发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结构上的缺陷。
这些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使用Windows环境下的开发工具,并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大大增强了软件的运行稳定性。与此同时,图形化界面使得软件功能更直观和易于操作使用。部分软件使用了服务器数据库,如Sybase、Oracle、Informix、SQL Server、Access等,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具有网络功能,网络结构体系主要有F/S(文件/服务器)和C/S(客户/服务器)两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国内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对比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