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目前上市公司编制带有虚假成分的财务报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顽症。从完全彻底的虚假财务报表,到部分虚假,时真时假,根据上市公司控制人的有关需要编制财务报表等现象,从股票市场成立之日起,一直伴随着上市公司的行为之中。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最大范围内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市公司造假案件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发生会计信息造假案件。据悉,国家审计署组织力量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结果表明,虽然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发现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企业占一半以上,有的虚盈实亏,有的虚亏实盈,有的则把大量的资金外循环或设小金库,各类违规金额达1000亿元,近七成企业报表有假。如郑百文公司,上市前,采取少提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人民币;上市后,采取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和费用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4亿元人民币。会计造假严重影响了会计对经济真实的反映,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控制功能失效,进而危及到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弱化各项改革措施的政策效果,甚至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整个基础。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常见手段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
了解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为了识别失真的会计信息,必须深入分析各种具体的手段。
1. 虚构交易事实
虚构交易事实是最常使用的一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它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是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所谓“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济业务”。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受查处的上市公司中,虚假经济交易事实这类违规事件约占40%。而这其中虚假交易事实,增加销售收入,其他收益,或者虚增资产最甚。常见的造假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虚假发票、出库单和混淆会计科目等。
如遭受处罚的黎明股份,通过“一条龙”造假手段粉饰其经营业绩,通过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账、假成本核算等,公司虚增8996万元,扣除虚增的1956万元负债,共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凭空增加1.5亿元,由此导致利润总额虚增8679万元,其中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该公司对外披露数学的37%和166%。
2. 不恰当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变更会计政策
由于会计应计制和收付制的差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同一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对于急于粉饰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无疑是一条良策。2001年,因会计处理遭受查处的上市公司有渤海集团,张家界等。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该准则的应用指南,有超过700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这些变化是由于会计标准的变化而产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旧会计准则衔接的过程中,也有上市公司利用这一过程操纵利润等。会计核算不合规范的常见手段有:任意变更或者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3. 掩饰交易或事实
由于会计报表格式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会计报表信息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要事项(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隐瞒或不及时披露。这几年,不少上市公司正是靠着这一手段游弋于资本市场的。据统计,在2003年报中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但是没有一家做出重大事项临时报告,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从而滋生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粉饰报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